新學期開始,很多孩子上了一年級,但是家長們卻懵了……
杭州的家長們也不例外
開學三四天,杭州不少小學新生家長已經累翻了。昨天一個一年級家長群,有家長吐槽:“我們上了三天課,回來讓家長配合的事情一大堆,到底是小孩讀書還是我們讀書?”很多家長呼應“忙得手忙腳亂,時間真的不夠用。”
一位全職媽媽說,孩子在一所民辦小學讀書,下午四點放學到家,馬不停蹄吃飯、跳繩、讀書、練琴,忙完所有作業(yè),上床接近21:00了。這其中學校布置了不少作業(yè),比如讀課文、跳繩等,老師都要求家長全程參與,孩子的完成情況,家長都要拍好視頻傳給老師。
“開學才三天我就快崩潰了,小學還有六年,真是看不到頭。”這位媽媽十分焦慮,“不知道其他家長是不是這樣,這樣的節(jié)奏是否正常?”
有家長說家庭生活“全面提速”
一位家長說,孩子一上小學,感覺家庭生活“全面提速”。這位媽媽向快報記者介紹了新一年級的家庭時間表。
16:00放學,半小時左右到家,先休息一下,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親子閱讀,學校要求30分鐘。讀好吃晚飯,半小時結束。
17:40左右,下樓跳繩。這項作業(yè),老師要求錄段視頻,要求跳繩100個以上。女兒跳得不錯,1分鐘能跳120個。先后跳了四組,拍好一段不錯的視頻發(fā)給老師。
18:10左右,開始做各科作業(yè)。
語文剛學了第一篇課文,回家要求讀一讀,之后要錄一段朗讀發(fā)給老師。一共錄了三回,第一回女兒結巴了幾下,說要重錄;第二回,外婆中途來喊吃飯,女兒嫌有雜音,重錄;第三回,一氣呵成,終于成功。之后要提前預習明天的內容,上網(wǎng)找找相關材料,提前做些了解。
數(shù)學要求找一找生活中的數(shù)字,記下來,第二天上課回答。數(shù)字兒歌等也要多讀幾遍,要求最好熟練朗讀或會背。
課程表貼起來,鉛筆準備起來。等到完成各科作業(yè),要花將近一小時時間。
19:00,作業(yè)做好了,女兒的鋼琴還要練上40多分鐘。
20:00,洗澡,看看喜歡的書。最后再整理一下筆袋、書包等。
21:00,開始睡覺。
“視頻作業(yè),交給爺爺奶奶基本完成不了,有的家長為了視頻或錄音更流暢,還要自己先剪輯一下,實在太拼了!”這位媽媽說。
開學初,像這位媽媽一樣感覺手忙腳亂的家長,還有不少。采訪中,有家長說,“作業(yè)一大堆,雖然沒有書面作業(yè),但是口頭作業(yè)要求也很多啊,課文讀5遍,兒歌讀10遍,還要對著課本上網(wǎng)搜索相關內容,這都要家長一起做的。”
幾位小學新生父母說,這種幼兒園從未體會的“慌張”,現(xiàn)在天天都彌漫在家里。
一位孩子在公辦小學讀書的媽媽說:“我們作業(yè)不算多,但家長群很讓人害怕,一小會兒沒看,就是兩三百條新信息。我就頭皮一緊,急忙往上翻,生怕錯過重要信息。”
老師早上5點回復家長信息
這其中也有很多家長說,家長辛苦,老師也不容易。
有的學校,孩子的作業(yè),家長把錄音、視頻發(fā)給老師,老師要做一一回復。一位家長說;“早上起床一看,老師傳來三大段點評,加起來有百余字,仔細一看發(fā)送時間,竟然是5:07。
“老師也太辛苦了,晚上有時10:00還在群里回答家長問題。早上又起這么早,已經兩天都是清晨回復我們作業(yè)問題。”
有家長算了一下老師的工作量——全班34名同學,每人的錄音大概是1-3分鐘,再加上老師的點評,全班看過需要兩小時左右。跳繩的視頻也是如此,1分鐘的視頻有34個,加上點評和鼓勵,大約也有40多分鐘。只這兩項作業(yè),就要花掉將近三小時。此外,老師還要備課、準備活動等。
昨天,我們采訪了一位公辦小學的一年級班主任,看看她一天的課后安排。這位老師是數(shù)學老師,帶兩個班,還是一位班主任。
15:00放學,送走孩子們,我在群里回答家長各種問題,包括當天的作業(yè),明天要帶的東西等。因為全班家長的微信都加了,所以群聊的同時,還有家長私信問她一些具體問題,有時同時在閃爍的窗口,多達四五個。早上手機電量100%,下午3點,電量只剩8%了。群里聊了半個多小時,問題解決差不多了。
15:40-16:20,學校里來了一位媽媽,因為孩子有些特殊情況,來找我聊聊。送走家長,我在學校備課。明天有兩節(jié)數(shù)學課,要找點繪本故事穿插進來,孩子們比較容易接受,作業(yè)也要同步想好。此外,有個孩子入學兩天表現(xiàn)得不太適應,找家長再聊一聊。
21:00回家,還要看些專業(yè)書。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學的有點多,比如專門寫班主任的《臨場發(fā)揮的76個技巧》等。晚上,最好上網(wǎng)買點小玩具、小文具等,課堂上獎勵給孩子,他們一天都很會開心。
早上6點又要起床了,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了。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
最可貴的是擁有什么?
采訪中,很多一線老師說,小學初期這樣緊張的節(jié)奏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等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孩子和家長都會步入正軌。
有兩位老師都提起這本名為《心平氣和的一年級》的書,力薦家長和老師空了看一看。
這本書是一位語文老師薛瑞萍寫的,以她帶一年級的每日經歷為主題。書中有不少實用做法,被很多家長和老師熱捧。我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內容,和大家分享:
給家長們的話
盡量放低聲音說話,盡量能夠態(tài)度溫和。靜和柔是會傳染的,安靜總會從一些孩子到達另一些孩子。
讀書是一種內在需要,也是為了保持一種上升有活力的狀態(tài)。
來學校不光是學知識,也是通過和各種類型的同學的交往來磨練培養(yǎng)自己。磨合、糾紛、挨罰,都是成長的必經之地。如果你的孩子能力強且品行好,那他自然會成為教師可以依賴的助手,在學習之外,他的綜合能力會得到很好發(fā)展;如果你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學習狀態(tài)的好壞,完全取決于周圍孩子,那么他的成績不過是溫室里的嬌花,除非有奇跡發(fā)生,遲早,他會遭遇到考驗性的環(huán)境,到那時候,再培養(yǎng)自控能力,恐怕也遲了!
給老師們的話
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抱著一顆學好向上的心來學校,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礎、家庭環(huán)境滋養(yǎng)不同。他們把無限的信任給了教師,教師應當對他們的心愿,而不是根據(jù)他們呈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度,回報相同的信任。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處罰是必須和善良的——同時又不能讓他們將懲罰看成游戲。這里有一個微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為藝術,我想,蓋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