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杜佳楣正在給孩子上課。
姓名:杜佳楣
年齡:43歲
社區(qū):回龍觀地區(qū)龍澤園街道
事跡:在陪伴孤獨癥女兒的康復訓練中,杜佳楣掌握了技巧。如今,女兒康復良好,為幫助更多孤獨癥患者,她變賣房產(chǎn),創(chuàng)辦北京市星希望孤獨癥康復中心。
榜樣說:孤獨癥孩子的康復訓練最挑戰(zhàn)我們的耐心和愛心,挑戰(zhàn)我們的專業(yè)技能。我會把康復中心作為終身事業(yè),堅守到最后一刻,幫助更多的孩子。
下課了。孩子們走出教室,蹦蹦跳跳,有些去玩滑梯。院子、樓道里的家長趕忙迎上,喂水、送食。
如果不是個訓室、口肌中心等標識,很難想象,這近70個孩子,從2歲到14歲,有些不會吹滅蠟燭,有些不會拍手,有些還不會說話。
他們有個共同的標簽:孤獨癥。社交能力低,幾乎沒有眼神交流,語言缺乏,興趣狹窄,很難走入正常社會。這些被稱作“來自星星”的孩子,北京有上萬個。
2011年,大學老師杜佳楣變賣房產(chǎn),創(chuàng)辦了星希望孤獨癥康復中心。她曾是一位孤獨癥孩子的媽媽,如今,她是數(shù)百“星星”的媽媽。
女兒是“星星的孩子”
我們以為社會交往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與生俱來的,哪曾想到會有那么一群孩子,父母花掉所有積蓄,就是為了他們能眼睛看人,能在喊他們名字時回答
多年以后,杜佳楣才明白,女兒煊煊從出生起,很多孤獨癥的癥狀就已經(jīng)很明顯,只是當時自己缺乏經(jīng)驗,不能很好地判斷。
女兒安靜不愛笑、不太愛跟小朋友玩、總是若有所思,她沒當回事,想著“煊煊志存高遠,思考的問題多,所以比較深沉”。
直到兩歲半上幼兒園后的一次偶然篩查,杜佳楣才得知,女兒患有孤獨癥。
醫(yī)生說,這種病是伴隨終生的神經(jīng)性發(fā)展障礙,無藥可治,只能做康復訓練。
女兒明明認識很多字,是個“小天才”,怎么會有孤獨癥呢?杜佳楣絕望了。
熟睡的煊煊在夢中喊“媽媽”,她擦干眼淚跑過去。女兒睡得很香,大眼睛安靜地閉著,嘴角微微上翹,好像在沖她微笑。
是不是夢見媽媽給買了什么好吃的?握著女兒的小手,杜佳楣下定決心,一起克服這“可怕的惡魔”。
在專業(yè)機構(gòu)做了康復訓練后,杜佳楣仍覺不夠,她買了大量書籍成日成夜閱讀,并學習訓練方法,親自給女兒“上課”。
吹蠟燭是煊煊學習的第一項技能。
杜佳楣點上兩根蠟燭,用很夸張的口型吹滅自己面前的一支,讓女兒模仿。
“剛開始,女兒不知道吹的動作可以熄滅蠟燭,也不知道這個動作的意思,嘴型有一些模仿,但氣息并沒有出現(xiàn)”。她回憶。
一次偶然的機會,煊煊鼻子里冒出了一股粗氣,一下子就把蠟燭吹滅了。
杜佳楣非常激動,立即給予表揚,并“獎勵”了女兒喜歡的食品。
就這樣,她一遍遍示范。直到偶爾一次,女兒模仿時,無意中把蠟燭吹滅了。
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之后,她又嘗試把蠟燭拿遠一點,換上稍微粗一點的普通蠟燭。再過一段時間,吹蠟燭變成了吹泡泡,吹紙片,直到最后她可以吹口琴、葫蘆絲。
呼名反應(yīng)、模仿、眼神注視、單腳站立、認人……一次又一次,一項接一項。就這樣,焦急與驚喜輪番上演,半年后再次評估,煊煊各項指標都有很大提高。
意外的進步,讓杜佳楣看到了希望。
如今,讀初二的煊煊能跟他人正常交流,還學會了彈鋼琴、滑冰、打乒乓球等多項技能,也有了一些小伙伴。
賣房子辦康復中心
很多家長希望,煊煊的進步能出現(xiàn)在自己孩子身上。有一對山東夫婦大冬天跑來,站在雪地里等我。我特別難受,就想在能力范圍內(nèi),幫助更多的孩子
在陪伴女兒的康復訓練中,杜佳楣逐漸掌握了技巧。她把這些心得總結(jié)都記在博客里,引來不少家長求助。
“其他孩子也需要幫助,我想盡最大能力幫助更多的孩子。”杜佳楣想到了辦康復中心。
那是2011年1月。創(chuàng)辦之初,孩子們被安置在一處民宅。但鄰居們無法理解,這群特殊的孩子們,為何總是不合時宜地吵鬧。
“每次進出都會有鄰居異樣的眼光,家長心里也很難受。”杜佳楣說,堅持了半年后,決定為孩子們尋覓更好的去處。
這意味著更大的開支,她咬咬牙,賣掉了為女兒置辦的房子。
兩百多萬,三四年就花完了。幾度陷入財政危機的康復中心,險些撐不下去。
“有太累想放棄的時候。跟父母提過,他們跟我說,這件事對人類有益,讓我堅持下去。”她很愧疚,一直以來沒能幫父母多少,反而是老兩口在她資金短缺、極度脆弱時,向她提供幫助。
更大的動力,是孩子們的點滴進步。
“眼睛會看人了”、“愿意和我們說話了”、“能做出拍手動作了”……家長對孩子們的表現(xiàn)欣喜若狂。雖然這些對正常孩子來說,最為平常不過。
“以前他就像個小寵物,現(xiàn)在跟我們在一個頻道了。”浩浩(化名)媽媽堆滿笑容?,F(xiàn)在,浩浩可以去普通幼兒園上半天課了。
杜佳楣說,開辦5年來,康復中心陸續(xù)接納了1500多名孩子,其中10%-20%的孩子在接受訓練后,已經(jīng)能正常融入社會。
障礙兒童社區(qū)融合
煊煊能跟人一起融洽地生活,看上去和他們沒有任何差別。對于每個孤獨癥患者的家庭來說,這種畫面都像天堂一樣美好
森林里舉辦比賽,看誰能最先摘到星星,小鳥和小蜜蜂們躍躍欲試,只會緩慢爬行的小蝸牛也要參賽。面對嘲笑,“小蝸牛”說,雖然我爬得慢,但只要一直向前,就一定能摘到星星。
這是2013年“首屆孤獨癥兒童公益音樂會”現(xiàn)場。雖然參演孩子們的動作稍顯僵硬,不那么整齊,但他們贏得了一次又一次掌聲。許多家長在觀看演出時滿臉笑容,又淚流滿面。
在康復中心,每個孩子都有量身定制的訓練方案。每節(jié)40分鐘的個訓課堂,用來學習每一項小技能。
為了讓孩子學會發(fā)問,老師會擺放出一些他們認識的物品和一樣不認識的物品,引導他去問問題,并進行5到10次,直到學會為止。
“要設(shè)置簡單問題,答對了立即給獎勵,慢慢地他就知道這樣是對的。”杜佳楣說,“教這些孩子,要有更多的愛心和耐心,也得有恒心和慧心。”
她還希望家長們都“武裝起來”,學會康復訓練。
每周五下午是家長免費教學、咨詢的時間,她還設(shè)立了微信微課堂,并邀請國外專家做講座。
為了讓孩子們?nèi)谌肷鐣?,她還舉辦了一系列障礙兒童社區(qū)融合活動,并招募了小志愿者,陪孤獨癥孩子玩耍。“老鷹捉小雞”是孩子們的最愛。視頻中,他們互相拉著衣擺,笑著、跑著……
活動還有對志愿者、普通幼兒園老師的培訓,以及到社區(qū)宣講,對孩子進行藝術(shù)和融合教育治療等。她希望社會上的普通人也學一些專業(yè)知識,了解如何對待孤獨癥孩子,讓他們敢出門,敢接觸陌生人。
杜佳楣始終相信,這些孩子就像沒有激活的電腦程序。“盡管我們輸入了很多內(nèi)容,但因為不知道怎么激活它,所以他們總是靜止在那兒不出來”。
此前,她一直渴望看到“煊煊程序”被激活的樣子。
經(jīng)過多年努力,她終于看到這些程序多多少少被激活了一些。“一旦被激活,孩子們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就非常不一樣。”
【大家問】
問:這幾年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答:最大困難就是時間的調(diào)配。孩子需要我,機構(gòu)的運營也有很多壓力,也有其他孩子需要我?guī)椭业脩?yīng)對社會壓力、機構(gòu)的生存壓力、孩子成長的壓力,感覺精力不夠用,身體有些吃不消。
問:女兒對你自己的性格有什么改變?
答:最大的改變是特別能接受現(xiàn)實。沒孩子前,我對生活期望特別高,夢想一切都會很順利。孩子出生后,發(fā)現(xiàn)她吃飯穿衣上廁所都得特殊訓練,讓我變得更堅強,感覺沒什么過不去的坎。
問:和孤獨癥孩子相處要注意什么?
答:跟普通孩子一樣,孤獨癥孩子也特別需要關(guān)心。他不是不喜歡你才不理你,而是因為他根本不懂得社會交往規(guī)則。和他們在一起除了有愛心外,還要有一定專業(yè)性,想辦法讓他關(guān)注你,和他互動起來。
如何推薦青年公民榜樣?
? 1999-2020 嬰童品牌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