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奶粉所謂的“原裝原罐進口”“特殊配方”“接近母乳”“不上火”能匹配這些宣傳詞的成本真的高嗎?如果不是,錢又都被誰轉走了呢?
中國每年1700萬左右的新生兒,中產階層家庭占比也就20%-30%,其余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對奶粉價格相對敏感的消費群體。
這幾年,經常有身邊朋友讓筆者向他們以及他們的朋友推薦奶粉品牌,而我參考的標準主要包括:奶源、工藝及配方。這三個方面決定了產品品質,其次要看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家庭條件,盡可能為他們選擇與之支付能力相匹配的品牌和價格。
多次推薦下來,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為屌絲家庭推薦高端奶粉時,他們明知負擔太大,但仍有些人會咬咬牙,還是購買了;向富裕家庭推薦性價比高的品牌時候,他們會覺得我在懷疑他們的支付能力。
長期以來,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存在的核心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作為廠商和渠道商,為了生存和發(fā)展,不惜一切手段確保利潤空間,以“原裝原罐進口”“特殊配方”“接近母乳”“不上火”等各種口號為宣傳賣點,紛紛提價;消費者雖然是寶寶,但購買權在年輕媽媽群體,盡管他們工資微薄,但為了寶寶口糧,卻很舍得花錢。
生產成本
以牛奶粉為例,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成分主要包括:原料奶(濕法工藝的是生牛乳;干法或干混工藝的大多是基粉),乳清粉、乳清蛋白粉和乳糖,植物油,以及維生素、鈣等營養(yǎng)元素。
按照重量來計算,一罐嬰幼兒配方牛奶粉中,牛奶占比不到25%;乳清粉、乳清蛋白粉及乳糖占比接近50%;植物油占比17%左右,其余為各類營養(yǎng)元素。
如果按照成本來計算,一般情況下,企業(yè)把生產成本劃分為:原輔料,加工費,包材和稅收。
還是以嬰幼兒配方牛奶粉為例,目前原輔料成本大約為40000元/噸,折合為36元/罐,一罐900克;加工費折合下來每罐平均10元;包材大概為每罐5元錢;稅收在5%以下,每罐大概在10元左右。
綜上,大部分嬰幼兒配方牛奶粉的成本其實差不多少,每罐生產成本在60元左右。
渠道利潤
很多消費者納悶了,明明成本只需60元,卻為什么賣300甚至400元?欺負我們錢多人傻嗎?!
其實,廠家寶寶心里也很苦,因為把產品生產出來后,他們還沒有完成任務,只有按照把產品出廠,進入渠道,再通過終端門店,把奶粉送到寶寶口中,才算完成了最后一公里。而這個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利潤支撐,否則這條產業(yè)鏈就中斷了。
以某些品牌的多級代理模式為例,奶粉出廠后,要經過國代-省代-市代-終端門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少要保證20%以上的毛利率,而且只有大品牌靠走量可以這樣玩,這就通過層層加價,把產品終端價格給抬上去了。如果出廠價是100元/罐,經過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終端價將至少200元以上。
一些國產新銳品牌,目前還沒法采用這種多級代理模式,大多都直接跟重點門店連鎖談判,廠家直供門店。或者跟一些具有區(qū)域零售資源的配送商合作,通過他們來進入各大連鎖系統(tǒng)。
目前一些中小品牌奶粉的出廠價大概在80-100元,直供終端門店,或者通過配送商供給連鎖門店,零售價格大概在200-300元,即便買贈,終端毛利率仍然可以維持在50%以上。
最值得關注的是洋奶粉,其實按照進價和零售價,終端的利潤空間非常窄,但因為消費者點名認購,如果沒有這個品牌,就有可能造成客戶流失。于是,為了留住或吸引客戶,很多門店還必須采購一些進口品牌,通過搭售紙尿褲、其他營養(yǎng)品的方式來賺點錢,或者引導消費者換奶、更換利潤空間更大的奶粉品牌。
那么,很多人會問了,洋奶粉的暴利都讓誰賺走了?拋去宣傳、市場營銷和推廣費用,動輒300甚至400元的洋奶粉仍然具有巨大利潤空間。
宣傳服務
與其他食品不同,奶粉尤其是嬰幼兒配方奶粉這個品類比價特殊,因為涉及到乳品知識和配方科研,因此相對更專業(yè)、更科學,并不能以簡單的成本價格論去分析。
綜上所述,市場上大部分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于是,部分大品牌奶粉企業(yè)就投入精力人力物力去進行宣傳教育,比如某企業(yè)開設的媽媽課堂,某企業(yè)這些年堅持做的親子課堂,其實都是告訴年輕媽媽們,如何科學理性生、養(yǎng)、教。
奶粉企業(yè)去各大衛(wèi)視、網(wǎng)絡、戶外及報紙進行的軟硬廣宣傳,更多是在塑造品牌,在眾多奶粉品牌中向消費者刷一刷存在感,但類似媽媽課堂、親子課堂之類的宣傳方式,則是基于市場服務的文化理念推廣。
隨著奶粉新政實施,“進口奶源”“益智”等宣傳語禁止使用,以往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廣模式宣告終結,接下來拼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品質和服務。在這方面,很多品牌是需要加大投入的,這也會進一步增加成本,最終都要傳導到終端價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