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實施已有一段時間,對多家進口奶粉品牌造成了不小沖擊。其中,來自澳洲的進口奶粉品牌貝拉米所受的影響最為突出。12月18日,3家律所對貝拉米公開提起訴訟。原因是,貝拉米在中國市場上面臨著巨大發(fā)展危機,業(yè)績大幅下滑,庫存積壓嚴重。
資料顯示,貝拉米2014年底的市值為1.65億澳元,到2016年中期市值已達到12億澳元。市值突飛猛進是因為趕上了中國跨境電商的發(fā)展,以跨境購為主導的貝拉米一度成為澳洲奶粉在中國銷售的第一品牌。
然而,好景不長,12月2日,貝拉米官方發(fā)布盈利預警,宣稱公司7-11月營收為9300萬澳元,全年銷售額預計可達2.4億澳元,遠低于預期的3.68億澳元。盈利預警發(fā)布后,貝拉米股價一路下滑,最低時出現(xiàn)6.56億澳元每股,與最高時的16.5億澳元每股相比,下滑60.2%,
貝拉米紅極一時是趕上跨境購的大潮,而此時一落千丈自然也與跨境電商脫不了干系。資料顯示,“雙十一”“雙十二”期間天貓、京東等大型平臺對貝拉米的宣傳力度大為減弱,雖然貝拉米3段奶粉仍位于天貓“雙十一”奶粉銷量第9名,但這遠不達預期。
對于電商宣傳力度減弱的原因,天貓國際一位長期從事澳洲奶粉代購的廠家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貝拉米1段、2段、3段的出廠價都有所提高,使得代購利潤有所下滑,目前貝拉米產品有大量的庫存”。記者查閱獲悉,貝拉米1段、2段、3段產品在官方旗艦店的價格分別為169元、200元、200元,而某一代購商對此的保價為165元、190元、190元,價格相差不大,代購渠道的利潤逐漸被侵蝕。
對此,乳制品行業(yè)專家宋亮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大跨境購電商減少了對貝拉米產品的推廣。一是因為貝拉米對平臺的利潤減少;二是因為貝拉米的生產模式注定其受奶粉新政影響較大,在奶粉新政實施大背景下,各大平臺都降低了對貝拉米今后發(fā)展的預期;三是,此前對貝拉米預期過高,生產量遠大于需求,產生了大量庫存,使公司不得不忙于消化庫存,影響正常價格體系。
跨境購渠道的衰落能迅速使貝拉米跌入低谷受制于其渠道發(fā)展的滯后。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包括麗家寶貝等在內的多家線下母嬰渠道都不售賣貝拉米的產品,“貝拉米發(fā)展幾乎主要依靠線上,線下只有少量連鎖超市有賣,布局微乎其微,這使得跨境平臺減弱貝拉米后對其產生了巨大影響。”宋亮如是說。
而貝拉米過度依賴跨境購的模式背后是其不完善的生產模式。資料顯示,貝拉米只是一家進出口代理商,其產品完全由Tatura 代工生產。而我國奶粉新政命令禁止奶粉貼牌代加工生產,同時規(guī)定進口奶粉和國內奶粉統(tǒng)一注冊管理,這使得貝拉美能否成功獲得注冊資格被業(yè)界質疑,從根本上阻礙貝拉美的發(fā)展,以致影響到公司總部股價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