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可以發(fā)現(xiàn),愛茉莉近兩年在中國市場增長迅猛,但近來遭遇“毒牙膏”、“違規(guī)眼影”等事件,同時又處在“限韓令”的大背景中,業(yè)界認為愛茉莉在中國的發(fā)展或蒙上陰影。
近日,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下稱“愛茉莉”)一直被“毒牙膏”、“違規(guī)眼影”等多個負面消息纏身。韓食處(韓國食品醫(yī)藥品安全處)對外宣稱,愛茉莉旗下11種牙膏產品中被檢測出CMIT、MIT加濕器殺菌劑有害成分,下令召回并暫停銷售該產品。這在中國市場亦引發(fā)了不小的風波。
對此,愛茉莉向記者回應稱,此次事件系原料供應商改變原有工藝流程,而混合物尚未達到可監(jiān)測的標準故未能及時自檢發(fā)現(xiàn),而韓食處從未對相關產品進行過“有毒”、“有害”之類的描述;而供應商COSON確實受到暫時停產的行政處罰,但并不涉及愛茉莉集團旗下相關品牌。
從財報可以發(fā)現(xiàn),愛茉莉近兩年在中國市場增長迅猛,但近來遭遇上述事件,同時又處在“限韓令”的大背景中,業(yè)界認為愛茉莉在中國的發(fā)展或蒙上陰影。對此,羅蘭貝格執(zhí)行總監(jiān)余昕分析指出,愛茉莉在中國還是有著很深的根基,覆蓋著較大的消費群體,短期內不會受到快速而劇烈的沖擊。愛茉莉進入中國并不晚,但直到2012年后才開始發(fā)力,品牌影響力較其他外資品牌弱。
禍起原料供應商?
近日,愛茉莉兩次登上韓食處“黑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韓食處官方網站獲悉,韓國大品牌愛茉莉旗下牙膏品牌“麥迪安”的11種牙膏中含有工業(yè)物質CMIT、MIT;隨后,愛茉莉旗下品牌“愛麗小屋”與ARITAUM的眼影產品供應商COSON又受到“停止制造業(yè)務”的處分。
據報道,CMIT/MIT成分是工業(yè)用殺菌劑,與致人死亡的加濕器殺菌劑屬同一成分,有時也當作農藥用,易進入肺部,能誘發(fā)肺部纖維化、過敏性皮炎等疾病,2012年被韓國環(huán)境部指定為有毒物質。
盡管韓食處稱“麥迪安”的11種牙膏中含有工業(yè)物質CMIT、MIT的劑量對人體沒有傷害,但據韓國媒體報道,愛茉莉集團面臨著315名消費者人均100萬韓元,共計3.15億韓元的民事訴訟賠償要求。
此外,11月24日之前,愛茉莉旗下悅詩風吟的濟州熔巖海水系列爽膚水廣告亦被禁止播出,同時銷售也需暫時停止。據悉,該品牌在今年3月推出了包括爽膚水、乳液、精華等8種產品在內的濟州熔巖海水系列產品。
隨著輿論的不斷發(fā)酵,在韓國、中國,愛茉莉正陷入了一場品牌危機當中。愛茉莉方面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這些輿論讓其遭受壓力,并解釋稱,此次事故系原料供應商在改變原有工藝流程前,未能及時通知愛茉莉;且該混合物含量極低(0.0044ppm),尚未達到可檢測的標準,故而未能通過自檢及時發(fā)現(xiàn)。
愛茉莉稱,為消除消費者顧慮,愛茉莉立即實行了相關產品全部下架和自主召回。在中國,此次召回范圍內的牙膏產品僅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天貓國際和唯品國際)進行銷售。這兩個平臺與韓國采取了同步下架和召回措施。
經確認,近日供應商COSON確實受到暫時停產的行政處罰。但這一處罰并不涉及愛茉莉集團旗下相關品牌。“伊蒂之屋”(正式品牌名)與ARITAUM的眼影產品在自檢與第三方檢測中均顯示合格,并未受到任何影響。
記者在天貓商城上發(fā)現(xiàn),多家店鋪依舊有涉事的ARITAUM眼影產品在售,一位店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并沒有接到相關產品的下架通知;而含有MIT/CMIT混合物的“麥迪安”牙膏亦仍有銷售。
中國市場發(fā)展或蒙上陰影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上述事件或讓愛茉莉在中國的發(fā)展蒙上一層陰影。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愛茉莉集團生產的化妝品項目多達4000多種,經營內容包括化妝品、保健食品、醫(yī)藥品、電子等,截至目前愛茉莉化妝品旗下雪花秀、蘭芝、赫拉等已經進入中國市場。
愛茉莉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度營業(yè)利潤同比增加27.1%,為309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36億元),這是因為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等主要品牌保持較高增長勢頭,海外銷量攀升46%,為4173億韓元,其中很大部分來自中國市場的貢獻。
另有數(shù)據顯示,2014年愛茉莉總銷售額中,約17.6%的銷售來自于海外市場,其中中國為其整體海外市場貢獻了超過56%的銷售;愛茉莉代表品牌雪花秀2015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110%,悅詩風吟、夢妝及蘭芝等品牌的漲幅也達40%。
愛茉莉高管亦曾多次向記者表示將大力發(fā)展海外市場,其中中國是重中之中。據了解,近年愛茉莉也加強了本土化,如從2013年后中國市場的高層管理者都是由中方人士來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張群藝曾分析指出,在中國市場,愛茉莉引入品牌遵循先二線、后一線,先年輕層、再成熟女性層、最后少女層的漸進進入方式。
不過,相對于其他歐美品牌,包括于斐在內的日化專家都認為愛茉莉的品牌力還較弱,且愛茉莉在中國的渠道拓展、營銷能力等方面劣勢明顯。與此同時,中國日化品市場上品牌眾多,競爭十分激烈,愛茉莉在中國市場上面臨歐美化妝品品牌和中國本土品牌崛起的雙重擠壓。
“盡管愛茉莉早在2002年就已經入駐中國,但一直以來并沒有在中國進行過較大規(guī)模的投資,尤其是銷售渠道和投放廣告方面都顯得比較保守,產品知名度和信譽度一直偏低。近兩年的大幅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是愛茉莉本身的基數(shù)低從而使其增速凸顯。”羅蘭貝格執(zhí)行總監(jiān)余昕向記者分析指出。據了解,去年以來,愛茉莉在中國市場業(yè)績主要得益于電商和免稅店渠道。
與此同時,近年來,包括愛茉莉在內的韓國美妝產品可謂獲得韓流紅利最突出的代表,有行業(yè)評論稱,以韓劇為代表的文化產品把韓國的旅游、化妝品、服飾等元素捆綁起來巧妙結合,使得韓妝、韓劇、韓星三者具有很強的強粘性。
但從8月份以來,中國“限韓令”一直在不斷升級,也讓韓國化妝品的市場蒙上一層陰影。
對此,余昕認為,“限韓令”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但經過多年在中國的發(fā)展,愛茉莉在中國還是有著很深的根基,覆蓋著較大的消費群體,短期內不會受到快速而劇烈的沖擊。
而對于“限韓令”的影響,愛茉莉沒有正面回復,其對記者表示,近兩年來,愛茉莉在不斷夯實自己在產品研發(fā)、生產和服務上的水準;并且密切關注中國消費者的美妝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