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產品升級,巨頭們對外的說辭基本上是「技術升級產生的必要改變」。但是,無論巨頭們如何「善意」的去用技術術語包裝自己的產品更新和愿景,這些改版的真實動機都絕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競爭」,而是「市場層面的競爭」。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兩年前我來烏鎮(zhèn)時,還在講我們怎樣適應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今天我要講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1月16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全體會議上,百度董事李彥宏這樣說。其實廠長和姚勁波關于「移動互聯網能否再誕生獨角獸」的爭論已經引出了不少深度分析文章,我無意繼續(xù)拋觀點站隊。畢竟羅素說過,不用盲目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但我們確實有理由相信,基于移動互聯網下的創(chuàng)業(yè)窗口正在關閉。只不過「殺死移動互聯網」這口鍋,還輪不到李廠長口中那個「人工智能」來背。
從一組數據和三個現象級APP的改版說起吧。
一組數據:
這組數據是來自于美國科技新聞網站VentureBeat的報道。報道中提到,移動互聯網市場研究公司Jampp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人們單次使用一個APP的專注時間,相比往年下跌九成。研究結果顯示,手機用戶打開一個APP、單獨使用這個APP的單次時間,每個季度環(huán)比下跌了35%。這意味著用戶很快就會切換到其他的手機軟件中,手機用戶專注于一款APP的時長,相比往年下跌了88%。
想要驗證這一報告中描述的現象其實不難,早晚高峰去北京地鐵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你會發(fā)現,越來越多的低頭黨開始對著手機桌面的海量APP游離不定,而他們切換應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三個不約而同的夸張改版:
一、手機百度
據百度Q3財報顯示,百度資訊流推出后很好的完善了核心搜索業(yè)務和內容生態(tài),并極大的增加了用戶粘性。手機百度資訊流在三季度實現了流量對20倍的增長。
財報里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百度在自己的搜索框下方植入了一個類似今日頭條的智能分發(fā)模塊,這個功能上線后手機百度的用戶大幅度提升。顯然,百度自身也在有意識的加入一些新元素,提升產品的活躍用戶。在此之外,手機百度還在資訊流中嵌入了直播模塊,時不時的會推出一些自己主導的直播內容,那個萬年不變的搜索框終于不再孤軍奮戰(zhàn)了。
二、今日頭條
幾天前,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fā)表主題演講時表示,目前今日頭條正在推動一個新項目“頭條問答”,將依靠人工智能算法打造一個大型問答社區(qū)。而在今年9月,張一鳴還在2016 頭條創(chuàng)作者大會表示,將拿出 10 億元人民幣補貼短視頻創(chuàng)作,至少投入 10 億人民幣補貼給頭條號上的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
上述策略在產品層面的最直白體現就是:我們用今日頭條看新聞時,會時不時的在顯眼展示位刷到一條短視頻,或者一個和頭條問答。如果你是頭條號作者,還有可能在后臺收到一些與自己擅長領域相近的問答邀請。另外,當用戶在今日頭條中搜索一些電影或者IP信息時,會得到類似于百度搜索框中得到的信息。
除這些改變之外,今日頭條還在悄然普及另一個功能:上頭條。這一功能類似于微信朋友圈發(fā)布的圖文信息,用戶可以自行配圖并加上自己想說的話,而頭條會把上述內容推送到資訊流當中。頭條的重度用戶應該不難發(fā)現,最近幾個月在頭條APP首頁瀏覽新聞時,會經常彈出一個“某明星正在使用今日頭條”的消息,這種宣傳節(jié)奏與當年微博的推廣如出一轍。但是就我個人觀察,今日頭條好像并沒有通過PR等方式對外大肆宣傳這一功能。
如今,當我們打開今日頭條時,這種感覺不像是在看一個新聞聚合APP,倒像是一個聚合了知乎、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的「龐然大物」。
三、微信
近期,微信小程序的公測進展已超過兩周,最新消息顯示,微信小程序可直接從桌面啟動。根據騰訊的介紹,開發(fā)者可以快速地開發(fā)一個小程序,小程序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同時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
相比于手機百度和今日頭條,微信的野心更大,大到想把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精華入口囊括其中。但不管怎樣,越變越「臃腫」的并非是微信自己,而是所有擁有入口能力的APP。
很奇怪,那些曾經被拿來在公眾場合說事兒的「產品初衷」都被他們的始作俑者選擇性遺忘了,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讓自己的APP變得「全知全能」。
對于上述產品升級,巨頭們對外的說辭基本上是「技術升級產生的必要改變」。但是,無論巨頭們如何「善意」的去用技術術語包裝自己的產品更新和愿景,這些改版的真實動機都絕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競爭」,而是「市場層面的競爭」。
以上一組數據和三大超級APP的改版,其背后的商業(yè)邏輯顯而易見:一場博弈已經開始,移動互聯網的超級巨無霸們正在想方設法的把失去的「用戶注意力」拉回,當幾乎所有用戶都學會用百度代替「問老師」、學會用看頭條代替看報紙、學會用支付寶掃碼代替掏錢包、學會用微信賣東西代替開實體店時,那些曾經充當過網民「某一堂課的教師」開始吶喊:來吧,來吧,你的手機里不需要其他老師,有我一個就足夠了。這不是什么人工智能引起的產品質變,而是一場巨頭發(fā)起的「搶奪所有存量網民」的大決戰(zhàn)。
有戰(zhàn)爭的地方就有勝負,誰將出局?
德州撲克賭王阿瑪里洛•斯里姆有一句牌桌上的諺語:當你環(huán)顧牌桌,如果找不出一個傻子來,那就起身離席,因為那個傻子就是你!
事實上,高盛、摩根斯坦利等金融巨頭在進行金融對賭時也會采用類似的策略,只有找到那個傻子,才會最終決定下注。顯然,幾大移動互聯網巨頭已經把籌碼壓在了自己的看家產品上,可誰才是即將被吃掉的傻子?
在移動互聯網世界,也有一句諺語:「老大老二打架,死的卻是老三」。這一現象曾經頻繁發(fā)生在各大垂直領域,網約車、電商、在線旅游、移動支付等領域都發(fā)生過類似情況。但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滲透率已達高點,「老大老二打架,死的卻是老三」不再只是某個垂直領域的「窩里斗」現象,而是上升到了移動互聯網各陣營綜合實力的正面PK。
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可能會發(fā)生如下的奇怪場景:今日頭條與手機百度死磕智能分發(fā),打著打著最受傷的不是其他新聞應用,反而是知乎與果殼。換言之,那種以某款應用去「對標」某款應用的產品思維正在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功能性競爭。誰的產品覆蓋場景更廣,誰就是留到最后的流量入口?;乜匆苿踊ヂ摼W上一個階段,一個手機QQ可以分解為QQ、QQ空間、QQ郵箱等若干應用,而這若干個應用都可以獨立發(fā)展壯大。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分久必合」與「合久必分」。
對于巨頭們夸張的APP改版,我們也可以把之理解為移動互聯網流量荒導致的「饑不擇食」。但不管怎樣,一場大清洗即將開始,某些「小而美」會率先為巨頭異業(yè)戰(zhàn)爭下的躺槍者。已經有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證明,消費者使用手機習慣的變化對移動互聯網行業(yè)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款移動軟件從誕生、用戶高速增長、顛峰時期、到產品退出市場的周期越來越短,許多現象級產品最終不過「曇花一現」。
我們好像沒有耐心再去「嘗鮮」了。
決定移動互聯網命運的或許正是「我們」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早在2015年,移動互聯網的野蠻生長就出現了阻力:主流手機用戶正在失去對新興APP的獵奇心理。早前的Fiksu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10月,移動市場用戶獲取和留存成本就已經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移動應用用戶的獲取和留存成本的主要指標同比繼續(xù)大幅上升,安裝和發(fā)布成本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也在增長。其中iOS發(fā)布成本(CPL)同比增長75%,Android同比增長169%。iOS每次安裝成本(CPI)同比增長54%,Android同比增長59%。APP制作方越來越難以讓自己的產品進入大眾的手機,過去,一個APP的獲客成本大概是2元,但現在,通過廣告營銷、注冊激勵措施、首次消費補貼這一整套措施獲得一個付費級用戶的成本大概漲了100倍。
再來看看那些在我們手機里高枕無憂的家伙:根據艾瑞APP指數顯示,10月排名在前十的APP分別為微信、QQ、手機淘寶、愛奇藝、支付寶、手機百度、新浪微博、騰訊視頻、QQ瀏覽器、搜狗輸入法,清一色的BAT巨頭背景。當我們繼續(xù)往下看到TOP20、TOP50甚至是TOP100時,那些耳熟能詳的APP也或多或少與BAT有著聯系。
與其說移動互聯網造就了無數APP,倒不如說它催生了數以千萬計的懶癌患者。時下最火爆的一些現象級產品其實可以側面反映出懶癌晚期癥狀,比如擁有神奇搜索框的百度,沒有被360與搜狗所撼動,卻最終被那個「千人千面」推送新聞的今日頭條搶去了風頭。有了今日頭條,自發(fā)檢索行為的發(fā)生場景受到了嚴重抑制。
QQ的命運好不到哪去。QQ作為騰訊最早時期的一款社交產品,其QQ號、QQ姓名關鍵詞搜索功能得以讓萬千用戶與陌生人建立起了連接。但是到了微信時代,添加好友的場景中,卻沒有了「關鍵詞搜索添加」這一項,取而代之的是「附近的人」和「漂流瓶」,以及通訊錄好友推薦??梢姡笐邪┘由淼挠脩簟挂呀浟晳T了系統(tǒng)推送的結果,而逐漸停止了自發(fā)的探索行為。移動互聯網不會死,死的是「更多小而美的可能性」。我們最終選擇了巨頭們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允諾的世界:現在,這里,就是所有人共同的「最優(yōu)解」。
最后說一嘴題外話,最近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凱文在第九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指出,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他們之中的一種觀點認為,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
記得威爾斯早期有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叫做《時間機器》,作者描述了802701年的一番光景: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科技的不斷進步逐漸把人類社會推向鼎盛時期。物質的極大豐富導致那些本來處于統(tǒng)治階級的人種開始退化過程,這種智力和身體機能的過度退化最終使其墮落成被捕食的牲畜。
在科幻故事里,「懶人改變世界」的結局有點駭人。
這是危言聳聽嗎?
未來的事,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