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手爸媽來說,沖調奶粉是成為合格父母的第一關。但是,沖奶粉看似簡單的活兒,實際操作起來實在太難了,不是結塊,就是溫度太高,甚至是氣泡一大堆。怎么才能成功給寶寶沖奶粉呢?看看以下4個關于沖奶粉的小細節(jié),你是不是出錯了?
細節(jié)一、沖調水溫不當
給寶寶沖奶粉最好用煮沸的自來水晾涼后使用,但是沖調奶粉的水溫多少才合適呢?有的爸媽認為幼小的寶寶抵抗力差,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經過高溫消毒,奶粉也應該用沸水沖調才對,這種想法可是不對的喲。首先,水溫過高會破壞奶粉中的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使寶寶營養(yǎng)不足;其次,還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失活,無法被消化吸收,寶寶容易積食上火。那既然水溫不能太高,低點行嗎?答案當然是:不行!水溫偏低,奶粉不易泡化,直接影響奶粉的溶解,同樣不利于寶寶的消化吸收。
通常嬰兒奶粉都有沖調說明,在沖調奶粉之前,爸媽們別忘了多瞧兩眼。雖說不同牌子的奶粉有不同的配比說明,但一般來說都是用40℃左右的溫水沖較好。水溫的重要性是知曉了,那怎么控制水溫呢?方法很簡單,沖調奶粉時,可以用手腕內側皮膚測溫,以感覺溫熱而不燙手為宜(部分有經驗的媽咪說因為手部溫度感覺比口腔的高,最好比溫熱稍微熱一點),也可先將1/3的涼開水和2/3的熱開水混合,然后放入適量奶粉搖勻。
細節(jié)二、沖調比例不當
新聞報道曾經提到過,有個媽咪因為母乳偏少,要給孩子喂奶粉,但她又擔心孩子營養(yǎng)跟不上,每次沖奶粉,都會多加一大勺,把奶泡得濃濃的,沒想到寶寶出生兩個月了,體重卻一直沒增加,咨詢了醫(yī)生才知道原來是奶過濃惹的禍。
為啥不能給嬰兒喂太濃的奶?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胃腸消化功能較弱,而牛奶中主要是酪蛋白,不易消化。若牛奶過濃,小寶寶就更難消化吸收了,輕則出現(xiàn)消化不良、大便干燥,嚴重的可能會引起壞死性出血性小腸炎。當然,奶粉沖得太稀也不行,寶寶容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缺乏,導致個頭小、消瘦等情況。
一般來說,按照奶粉的標準比例沖泡是最容易的,但也可以根據自家寶寶的特殊情況來進行微調。如何才能濃淡得宜,這就要靠爸媽們細心地觀察了。
一般開始時可以多加水,然后觀察寶寶是否老是短時間內就哭鬧著要吃,同時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如果大便正常或略干,而寶寶經常哭鬧有饑餓想吃的表現(xiàn),那就是奶粉太稀,寶寶營養(yǎng)不夠,可以稍加濃一些;如果寶寶沒有老想再吃的表現(xiàn),而大便過稀并有奶瓣,那就是牛奶太濃,寶寶消化不好,就得適當將牛奶調稀一些。
細節(jié)三、沖調順序不當
奶粉沖調的正確次序是,先將自來水燒開,晾至40-60℃,取合適水量,注入奶瓶,將奶粉加入到溫水中。但很多新手爸媽們都是把奶粉先放入奶瓶內,再用溫水沖泡,這樣的次序可是會導致奶粉沖調不均勻,出現(xiàn)結塊、溶解不充分的問題。
其次,次序不對還影響奶粉濃度。奶瓶外邊都會有刻度線,如果先加奶再加水,最后仍然是到刻度線的話,其實奶已經過濃了。最正確的應該是加入水后,再加奶粉,攪拌成奶液后,稍微漲出刻度線,這就是合適的濃度啦。
細節(jié)四、攪拌過度
通常給寶寶沖奶粉,爸媽們都是直接用奶瓶沖的,在水中加入正確量取的奶粉量后,為使奶粉溶解更加均勻不結團,需要稍微進行搖晃助溶。但有些新手爸爸沒這耐心,會比較粗魯的搖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個方向搖晃,甚至于找根筷子之類的大力攪拌。
雖說攪拌不會令奶粉營養(yǎng)流失,但是會產生其他讓寶寶不舒服的問題哦。在沖奶粉時大力搖晃或者用筷子攪拌,更多的空氣趁機混入奶液中,從而產生大量的氣泡。寶寶喝了這種奶液,容易脹氣吐奶。
正確做法是這樣的: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搖晃瓶底,使在水平面上旋轉。速度不宜太快,不產生氣泡為宜。若產生氣泡,應靜置等氣泡消失才給寶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