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市場新聞 > 正文
兒童智能手表發(fā)展現狀 什么限制了兒童手表的發(fā)展
2016年12月25日 09:46來源于:界面
分享:

一些產品在市場默默無聞時,少有人進入,當這個市場被引爆時,就像福特剛開始造汽車一樣,我造了就有人要。這樣的一個市場讓有沒有“金剛鉆”的商家一起涌入,造出大量的粗制濫造的商品,而當風頭過后呢,這些撈了一筆的“野蠻人”就撤退了。有些像炒股過程中的抄底,其實他們是在峰值的時候抄了一筆,而今天的文章也正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2014年,一部名為《親愛的》的電影上映。這部由黃渤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對夫妻歷盡艱險,尋找自己被拐走的兒子的故事。

片中最打動人的一幕出現在黃渤于派出所找到孩子的場景。面對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男人,惶恐的男孩帶著哭腔對民警喊著“把他們抓起來”。鏡頭一轉,心力交瘁的黃渤在派出所的樓梯上無助地嚎啕大哭。

也許電影制作方的初衷只是提高社會對于打拐話題的重視,但這卻無意中喚醒了兒童智能手表這個產品在國內的發(fā)展。

自2014年以來,兒童智能手表在國內的出貨量呈階梯狀上升趨勢。在2015年9月舉行的清科集團“第九屆移動互聯網投資論壇”上,可穿戴硬件創(chuàng)業(yè)公司磁石科技的CEO李志華提到,在2014年,兒童智能手表的總出貨量只有幾十萬臺;到了2015年,每個月的出貨量就已經達到了這個數字。當時他表示,行業(yè)內已經有人預計,到2020年年銷貨量會達到5000萬臺。

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引得無數企業(yè)投身其中。有分析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的兒童智能手表生產商已經超過600家;據報道,僅珠三角地區(qū)就有300多家企業(yè)加入戰(zhàn)團。

然而隨著可穿戴泡沫的破滅,兒童智能手表這個領域在到達頂峰之前,也已經呈現頹勢。到了2016年初,兒童智能手表市場開始洗牌,整體出貨量的增速減緩,無數品牌也隨之消失在了消費者的視野中。

高端的兒童手表無人理!

其實在2014年9月,蘋果公司正式發(fā)布了智能手表Apple Watch。巨頭的加入,為可穿戴設備的發(fā)展重重地添了一把柴火。

即便如此,在當時,兒童智能手表依然算是一款超前的產品。并沒有許多人意識到它們的價值。

“兒童手表在那個時候屬于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產品,其核心在于推廣上。”優(yōu)美科技副總裁兼中國區(qū)總裁唐繁說,怎么讓消費者和經銷商接受兒童智能手表,是廠家最煩惱的一個問題。

而另一個讓兒童智能手表難以開拓市場的原因在于產品的定價。一般一款兒童智能手表定價為幾百元,比當時市面上的兒童手表在價格上要高出一大截,這讓顧客更加抗拒。

唐繁說:“我們當時找到經銷商,向他們介紹我們的產品;但是他們反倒問我們,迪士尼的卡通表也就賣一兩百塊,你們的產品為什么賣那么貴,”聽到這些話,唐繁啞口無言。“渠道的引導,是個很艱難的過程,”他表示。

兩部電影引來眾多“野蠻者”

然而正如本文開頭講的一樣,《親愛的》以及同時期的《失孤》兩部打拐題材的電影在震撼人心的同時,也促進了兒童智能手表行業(yè)的發(fā)展。一時間,出于關心孩子以及恐懼的心理,市面上對相關產品的購買欲望變得空前強烈。

而之前的經銷商也改變了猶豫的態(tài)度。隨著熱潮的到來,柜臺為數不多的兒童智能手表被一掃而空。

兒童智能手表的市場教育,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兩部電影完成了。

到了2015年搜狗、樂視、華為等大廠家都紛紛進入了這個行業(yè),希望分得一杯羹。這些公司的進入,推動著行業(yè)從萌芽期快步走進了成長期。

然而這種興盛不僅吸引了大廠商,行業(yè)有利可圖的狀況也吸引了許多小廠家。這些小廠家大多數集中在深圳華強北等地區(qū),它們生產的產品大多沒有品牌,被稱為“白牌”。

唐繁回憶稱,在當時,白牌廠家大多以手機制造商為主。“那些做山寨機的廠商,競爭力已經很弱了,有些公司為了去產能,就往這個新的增長點轉型。”

這使得市場的銷售數據飛速上升。他估計,在2015年,兒童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就達到了2000萬只,但可能其中的2/3都是白牌貨。

事實上,消費者們對于兒童智能手表的認知程度,確實有所提高。市場調研機構賽諾中國的數據顯示,2015年,兒童手表在消費者群體中的品牌認知度達到了44.5%;而在2013年,這個數字只有10%。

但與此同時,業(yè)內對于市場規(guī)模的估計卻從過低轉向了過高。對于兒童手表來說,目標客戶群體就是4歲到12歲之間的兒童;而這部分的人口總額在國內最多也就1億,對于產品的更新頻率也不如手機那么強。

在實際的產品市場依舊沒有大變化的前提下,銷售數據和生產數據之間的泡沫開始出現。

另外,白牌產品的較大比例,意味著市面上的大部分產品都沒有品質上的保證。一般而言,在生產手機時,這些廠商只需要將零件拼裝起來,就可以出貨。

但是生產可穿戴設備的邏輯與手機并不相同。

“除了拼裝之外,可穿戴設備還加入了連接的環(huán)節(jié),這需要廠商將服務器、云等軟件加入到設備中并進行后續(xù)管理。白牌廠家沒有背后的技術,所以制作不出質量達到要求的產品。這個行業(yè)本質是有門檻的,做一個原型容易,但是做成熟的產品難度很大,”唐繁說。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部分白牌廠家選擇的途徑是找外包服務商,制作一個簡單的后臺。這樣的后果是兒童相關信息的泄密。今年4月,有新聞稱,只需花32000元就能買到濟南市20多萬條1-5歲的嬰幼兒信息;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也報道了一些兒童智能手表存在安全隱患,易被黑客進攻的問題。

為此,人民網刊文稱“兒童泄密事件必須一查到底”。

這類事件的出現讓白牌兒童手表成為了一場笑話。“本來是保障兒童安全的,現在反而讓他們安全不了了,”唐繁對此也很無奈。

在供大于求和質量不過關兩大問題的影響下,兒童智能手表行業(yè)從2016年開始了洗牌。唐繁表示,現在市面上很多白牌已經銷聲匿跡;他估計,更劇烈的洗牌過程會在明年到來。

行業(yè)的洗牌不僅淘汰了白牌廠家,也讓存活下來的大廠家們感受到了壓力。如今市場的共識是,只有繼續(xù)夯實技術基礎,公司才能支撐下去。

盡管洗牌已經開始,但目前市面上仍然有數百家大大小小的智能手表廠商。當下而言,對于這個行業(yè),標準仍未建立,市場上依然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產品。

界面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