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國際新聞 > 正文
德國食品不標保質期 只標生產日期 只為避免浪費
行業(yè)編輯:婧宸
2017年04月24日 15:29來源于:央視新聞
分享:

食品不標保質期,只標生產日期,這樣的食品你還會買嗎?德國人今后可能就將面臨這樣的情況。德國每年有大量“過期”但可能并未變質的食品被丟棄,為此,德國食品與農業(yè)部部長克里斯蒂安·施密特今年3月提出改革方案:除生鮮食品外,保存期限較長的食品不再標注保質期,只標注生產日期,讓消費者自行判斷可否食用。此舉旨在減少食物浪費,然而,民眾對此意見不一。反對者認為,避免浪費有很多方式,但取消標注保質期只會讓消費者失去參考,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德政府:消費者誤將“最佳食用期”當成“安全食用期” 導致大量浪費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德國平均每人每年要丟棄將近82千克食品,但其中65%的丟棄行為可以避免。食品浪費會帶來很多問題,不僅給環(huán)境帶來負擔,對每個家庭也意味著不小的經濟損失。比如說,對一個四口之家來說,如果能完全避免食品浪費,測算下來這樣每年可節(jié)省大約940歐元。

德國政府認為,造成食品浪費的因素很多,比如買了不合適的食品等等,但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忽視,也就是現(xiàn)行保質期標注方式誤導消費者判斷食品質量。

目前,德國大部分食品包裝上標注的保質期含義為“最佳食用期”,即在此日期前食品可以保持最佳口味和營養(yǎng)成分,但超過這個日期并不意味著“不能吃”,只是口味出現(xiàn)了變化而已,但并未變質。與此同時,德國生肉、新鮮香腸等少量生鮮食品包裝上標注的保質期意為“安全食用期”,意思是過了這個日期食物會變質,吃下肚會妨害健康。這兩者有很大區(qū)別,不過,很多消費者并不清楚。很多人容易將其搞混,因此不少食品一過“最佳食用期”就被丟棄。

食品生產廠家也傾向于這么做,目的是避免糾紛。德國食品與農業(yè)部部長克里斯蒂安·施密特3月底說,很多食品生產商為避免因顧客食用變質食品而導致的法律糾紛,標注時縮短“最佳食用期”。這在客觀上會導致浪費的發(fā)生。“我們丟棄大量食品的原因是生產商把安全標準設定得太高了,”他說。

德國希望改革標注方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施密特希望能改革保質期標注方式,取消“最佳食用期”標注,像生肉產品一樣,只標注“安全食用期”。至于糖、鹽、米、面等能長久保存的食品則只標注生產日期,不再標注食用期限。讓消費者自己去判斷食用期限。

但問題來了,取消保質期標注后,消費者如何判斷食品能不能吃呢?施密特提出一個更長遠的方案:推廣食品智能化包裝,安裝電子芯片監(jiān)測食品品質變化。例如“在酸奶杯中安裝電子芯片,隨著時間推移,杯上色卡可以呈現(xiàn)由綠到紅的變化,顯示不同新鮮程度。消費者可以根據顏色決定吃還是不吃”。目前,德國食品與農業(yè)部已出資1000萬歐元資助相關技術研發(fā),期望三年內得到研究成果。不過,按照這樣的改革辦法,短期來看,政府實際上把決定權交給了消費者。

德國將向歐盟提出改革建議

不光要在國內推行類似改革,施密特還打算向歐盟提出具體改革建議,將這一方案在在市場一體化的歐洲推廣。這樣一來,德國認為可以減少更多食品浪費。

他的計劃已經得到部分歐洲國家支持。早在2014年5月,德國、荷蘭、瑞典、奧地利等國政府就在歐盟農業(yè)部長會議上提出保質期標注不明導致大量食品浪費,建議歐盟進行相關改革。

不過,這一建議當時受到不少人質疑。英國當時表示,標注“最佳食用期”與食品浪費之間的聯(lián)系有待論證,同時需要確保取消“最佳食用期”標注不會產生其他不良后果。

歐洲消費者組織2014年6月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一封信函,反對取消“最佳食用期”。它認為,“最佳食用期”是消費者了解食品質量的重要參考,如果沒有這個參考,消費者可能為安全起見丟棄更多食物,反而造成更大浪費。

施密特今年3月再次提出改革保質期標注時,德國國內不少人也提出了疑問。他們認為,食品浪費與現(xiàn)行保質期標注方法并沒有多大關系。根據調查,德國將近44%被丟棄的食品是水果、蔬菜,這類食品的包裝上本身就不標注任何食用期限。

“取消‘最佳食用期’是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簡單化,”德國消費者組織聯(lián)合會食品專家索菲·赫爾說,“用‘安全食用期’取代‘最佳食用期’也不是個好主意,因為很多食品的變質日期無法準確預判。”

赫爾認為,推廣智能包裝的做法也值得商榷。“你不知道芯片是否可靠,成本也是個問題,”她說,“另外,使用芯片還會增加電子垃圾。”

目前,德國超市通常會將臨近“最佳食用期”的食品打折出售,還會把這類食品送給慈善組織。因此有人認為,取消“最佳食用期”會增加消費者開銷,對一些依靠食品捐贈的慈善組織發(fā)展也不利。

德國慈善組織“餐桌”發(fā)言人斯特凡妮·布雷斯哥特說:“‘餐桌’慈善組織每年把超過20萬噸食品送到急需幫助的人手中,如果取消‘最佳食用期’,我們能得到的食品捐贈可能會減少。”

減少浪費 德國還有什么方法?

盡管德國政府關于保質期標注方式改革的討論仍在進行,能否成功尚未可知,但德國各界減少食品浪費的行動一直沒有停步。

2012年3月,食品與農業(yè)部啟動一項名為“不該扔進垃圾箱”的宣傳項目,以提高公眾對食品浪費問題的重視程度。這個項目至今仍在運作,通過網站、手機應用等渠道向公眾介紹德國浪費食品的現(xiàn)狀和后果,提供避免浪費的各種建議。施密特希望2030年前德國浪費的食品能減少一半。

2015年,德國政府在“不該扔進垃圾箱”項目下設立創(chuàng)新獎項,鼓勵大家想辦法減少食品浪費。今年4月,第一批5個獲獎者揭曉,每個獲獎者獲得3000歐元獎金。

“食品分享”平臺是第一批獲獎者之一。在這個免費網站上,用戶可以將自己不需要的食物掛出,有需要的人可以上門自取。同時,除用戶自主分享外,在德國全境還有一萬多名志愿者從超市和其他店鋪收集多余食品。

平臺自2012年12月創(chuàng)立至今,通過分享避免了大約4200噸食物被丟棄。“我們想把共享的理念帶入現(xiàn)代生活中,”平臺創(chuàng)始人瓦倫丁·圖爾恩說。他介紹,平臺上不能分享標注“安全食用期”的生鮮食品,以盡量避免因食品過期出現(xiàn)安全問題。同時,為避免糾紛,用戶事先需簽訂免責聲明,自己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神奇的是,我們收到過說某個用戶不友好之類的抱怨,但從沒收到過關于食品質量的投訴,”圖爾恩說。

央視新聞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