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寄血驗子”事件多次被媒體曝光。報道稱,這種網上聯系“業(yè)務”,專人采集孕婦血樣,并送往境外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產業(yè)鏈已成形,其出現源于“重男輕女”觀念,后果則是進一步加重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結構的失衡。人們不禁要問,倡導男女平等多年,為何“重男輕女”觀念在一些地區(qū)仍根深蒂固?
這源于多方面原因。首先,男女平等政策落實不到位,生活中沒有完全杜絕男女不平等現象。比如,就業(yè)上的性別歧視,多以喜歡招男生,不喜歡招女生情況居多。其次,在農村,多數人仍以種地為生,男性的體格特點更適于承擔起整個家庭的生計。反之,城市工作性別差異較小,男性優(yōu)勢削弱,重男輕女觀念便減弱了,正所謂“存在決定意識”。第三,我國社會,特別是農村長期存在“從夫居”的觀念。兒子結婚是把媳婦“娶”進門,女兒結婚是被“嫁”出去,生了女兒就是給別人養(yǎng)的。城市小夫妻現在多是自建家庭、單獨居住,“娶進來”或“嫁出去”區(qū)別也就沒那么大了。第四,“養(yǎng)兒防老”觀念雖然在弱化,但由于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很多老人,特別是農村老人仍傾向于遵循傳統(tǒng),指望兒子照料晚年生活。最后,血脈傳承思想依舊存在。比如,福建、廣東等地祭祖儀式盛行,而家族祠堂女性不能進,祭祖只能男性做,出于宗族意識影響,當地人也會傾向于生男孩。
國人在孩子性別上的偏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較高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尤其是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及胎兒性別鑒定技術的簡便化,使偏好男孩導致的社會性別比失調問題有所加重。過去,性別鑒定較難,加上沒有生育限制,一對夫妻可以通過多生達到目的,人為干預程度較低;現在,性別鑒定越來越容易,只能生一胎或最多兩胎的夫妻,就會傾向于人為干預。
去年4月,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發(fā)布《禁止非醫(y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規(guī)定》,明確“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介紹、組織孕婦實施非醫(y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但管制效果不理想,治標不治本。
其實,性別偏好問題并非我國獨有,近鄰韓國也曾面臨嚴重的性別比失調。為糾正這一問題,韓國推出了嚴格的標本兼治政策,如成立性別平等委員會,大力推行性別平等;法律嚴格禁止胎兒性別鑒定,進行非醫(yī)學必需的性別鑒定可能被吊銷行醫(yī)執(zhí)照,甚至判刑。
嚴管只是降低性別比的方法之一,更重要是轉變傳統(tǒng)的生育觀念。媒體報道稱,我國未來將有3000萬男性打光棍。這一數字聽起來嚇人,但實際上,我國出生性別比已在逐年下降。隨著社會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家庭規(guī)模的逐漸小型化,我相信,人們對男孩的偏好必將進一步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