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上頻繁夜醒不說,就連白天上個廁所的時間寶寶都不給,離開懷抱就哇哇大哭歇斯底里?
長大后的我們,一直羨慕小朋友的無憂無慮,但其實即便是小小的嬰兒,也會有焦慮情緒,最早產生的焦慮就是當寶寶見不到媽媽時嗷嗷大哭的“分離焦慮”。
一、什么是寶寶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什么?就是小時候,我們的父母把我們送去幼兒園,傷心欲絕的我們抱著父母的大腿,扯都扯不開的那種感覺。
我們的小寶寶則比較敏感,一般會這樣:
1、媽媽想要上廁所、拿東西,但只要一離開寶寶就嗷啕大哭
2、平常睡覺都乖乖的,突然間變的特別粘人,媽媽一離開床就哭聲震天
3、夜醒頻繁但又吃不了幾口奶,哼哼唧唧的,安撫一下又立馬睡著
二、寶寶分離焦慮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
分離焦慮通常開始于寶寶4~6個月,6個月以后的學爬階段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稍大一點,比如10~18個月左右的學步期變得更強烈,2歲以后會逐漸減輕。
寶爸寶媽可以盡量避免在這兩個敏感階段跟寶寶分離,或者盡可能的多陪伴寶寶。
三、寶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焦慮?
寶寶這么做是有理由的。
1、精神上還沒有做好離開父母的準備
寶寶發(fā)展運動技能時,恰好也是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可以認為,寶寶的身體可以離開父母,但是精神上還沒有做好離開父母的準備,于是便出現(xiàn)這種焦慮。寶寶的身體說走就走,但他的心里卻不愿意。
2、與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關
3個月以后的寶寶會逐漸了解到媽媽與別人的不同,7個月以后就會開始產生依戀。因為小一些的寶寶,在媽媽離開自己時是沒有概念的,也不會刻意尋找。等到5、6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會認定一個對象,與他產生密切的依附關系,通常這個對象是媽媽(爸爸默默流淚中)。
此時,寶寶會用眼睛不斷地尋找媽媽,看到媽媽會開心、安心、有安全感,看不到媽媽就會害怕和哭泣。
四、如何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可能需要到寶寶2歲以后才能緩解,在此期間,給家長們一些應對方法。
1、一些日常建議
有儀式的告別:每次離開的時候都告訴寶寶,讓他知道你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什么時候回來,不要毫無表示的偷偷離開。
告訴寶寶“沒問題”:寶寶哭是表達他害怕、傷心的一種方式,平常多和寶寶說話,告訴寶寶你知道他的感受。
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寶寶在媽媽離開時可能會歇斯底里,但是媽媽也要保持“陽光”的心態(tài),不要讓寶寶感覺到媽媽傷心難過,這只會讓寶寶更加不安。短暫的分別,要和寶寶一起學會慢慢習慣。
必要時堅定的離開:有事情要走開的時候要干脆一點,不要想走又猶豫,猶猶豫豫不但會讓你更不忍心,還會讓寶寶會認為你隨時都會離開,使寶寶的焦慮加重。
晚間要怎么做呢?以下是一個寶爸求助的案例:
寶寶7個月了,晚上一醒就哭,以為是寶寶餓了,就給寶寶喂牛奶,以前還是會喝的,但是這半個月來,寶寶嘴巴緊閉就是不喝,只肯喝媽媽的母乳,但吃幾口就扭頭睡著了。一晚上醒幾十次,寶媽和我都要累崩潰了……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分離焦慮的例子,一般這種情況在媽媽長假結束后上班時比較明顯。怎么做能緩解呢?
有儀式感的睡眠程序:睡前可以和寶寶說說話,安撫安撫,告訴寶寶要睡覺覺了,讓寶寶知道接下來要干嘛。
高質量的睡眠陪伴:哄哄、拍拍、抱抱,講點小故事,或者放點舒緩的音樂。不要玩手機,全身心的陪伴寶寶。
準備一個“過渡物品”:如果真的要出門一會,或者暫時離開,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小毯子,一個毛絨公仔,作為一個陪伴寶寶的“過渡物”,這些都可以嘗試。
雖然父母不喜歡寶寶傷心哭泣,但分離是寶寶需要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有時嘗試了一切覺得還是不忍心的時候,那什么都不做也許是最好的方法。
小編叨叨:平常媽媽們可以多帶寶寶接觸一下其他人,多互動不但對寶寶有好處,也可以預防寶寶陌生人焦慮(通常在寶寶6~12個月的時候出現(xiàn),即不怕生的寶寶突然變得怕生了,之前他喜歡被很多大人抱,現(xiàn)在只肯讓媽媽抱。)
媽媽們請安心的度過這個階段,也不要覺得自己會讓寶寶太有依賴性,以后很難獨立,相反,分離焦慮是寶寶的一個正常發(fā)育階段,也是讓寶寶變得更加獨立的安全方式,媽媽們保持平常心,正常應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