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好幾天了,爸爸媽媽們也天天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乖乖聽話,會不會認真上課等等這都成了一種焦慮。好動也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是因為孩子年齡比較小。
上海市兒童醫(yī)院兒??聘敝魅吾t(yī)師王瑜指出,對于孩子的“分心”,家長不要急著貼標簽,也不能完全不當回事。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對孩子的功能造成影響,例如影響到學習成績、干擾課堂紀律,影響到伙伴關系等等,應到醫(yī)院就診進行全面評估。如果確診是注意力缺陷,需要盡早干預治療。
5%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多動癥,學名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主要表現(xiàn)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廣度縮小,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沖動,并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ADHD常見于學齡期兒童,但有70%的患兒癥狀持續(xù)到青春期,30%的患兒癥狀持續(xù)到成年期。ADHD常共患學習障礙、對立違抗障礙、情緒障礙及適應障礙等,對患者的學業(yè)、職業(yè)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產(chǎn)生廣泛而消極的影響。目前,該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確定,主要是由多種生物學因素(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所致的一種綜合征。
注意力缺陷是多動癥的一個癥狀,目前大概有5%的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的問題。王瑜醫(yī)生解釋,并非所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的孩子都是多動癥。也不是家長、老師覺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注意力缺陷。在臨床上,要確認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缺陷問題,需要的??漆t(yī)生的評估,而不是憑感覺。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多動癥,但實際上孩子在學校挺好的,學習成績也不錯,那就不是注意力缺陷。如果孩子因為沒法集中注意力影響到功能,例如學習成績不理想、或者波動大,家庭作業(yè)完成地很慢,擾亂課堂秩序,建議到醫(yī)院就診。”王瑜說。
在兒童醫(yī)院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專病門診中,的確有一部分孩子是老師建議家長帶來看病的。家長常有的問題是:孩子玩的時候挺用心的,就讀書的時候會分心,應該不是注意力缺陷,只是沒興趣吧?
“注意力分成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王瑜醫(yī)生解釋,玩游戲不分心是因為游戲本身就具有吸引人的特質(zhì),屬于“被動注意”。但讀書不一樣,讀書需要孩子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集中注意力,這是“主動注意”。這時候,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就沒辦法做到。即便他有這個想法,但大腦可能也不聽他使喚。
不建議自主用藥
雖說,現(xiàn)在確診注意力缺陷后首選藥物治療,但王瑜醫(yī)生并不贊成家長自主用藥。
臨床上也遇到過一些家長,孩子還沒帶到醫(yī)院看過,藥倒是已經(jīng)吃過不少次。尤其是考試前,為了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能在考試中正常發(fā)揮,就給孩子吃藥。雖然,偶爾吃一兩次藥不會有大問題,但要注意的是,孩子容易分心并不都是注意力缺陷的問題,一些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疾病,也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家長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正確的做法是到專門的科室做檢查,確定原因后再考慮怎么治療,而不是自行用藥,以免掩蓋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耽誤治療。
說到藥物治療,不少家長會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是否會形成藥物依賴。針對這個問題,王瑜醫(yī)生坦言,注意力缺陷的藥物治療方案的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這并非依賴,而是“必要”。就好像近視眼一樣,眼鏡必須戴,因為不戴就看不清。注意力缺陷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因為大腦前額葉發(fā)育不成熟、神經(jīng)遞質(zhì)失衡,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這種情況下,目前可以改善的方法就是藥物。
當然,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青春期后,隨著大腦發(fā)育完善,注意力缺陷這個問題會自行改善。 “可這就變成一個被動等待的過程,青春期前落下的又如何補上?”王瑜醫(yī)生認為,在藥物沒有嚴重副作用的前提下,以此改善孩子注意力缺陷的癥狀并無不妥。是否需要用藥,醫(yī)生會有一個專業(yè)的判斷。一般用藥的孩子,一年后會再做評估。
孩子有多動癥,除了用一些藥物輔助治療之外,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在孩子的行為上進行有意的引導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