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總有些意外會讓人措手不及。最近有一位英國的準媽媽就發(fā)生了一件令人扼腕可惜的事情!30歲的Rhianne懷胎十月終于迎來了可愛的寶寶,當了媽,就要給寶寶最好的。Rhianne一直堅持給寶寶喂母乳。
然而,寶寶三個月時,平凡而幸福的小日子打亂了。這位準媽媽得了急性乳突炎。當醫(yī)生建議服用抗生素時,她拒絕了。因為她擔心藥物會進入乳汁,影響寶寶。由于Rhianne沒有及時吃藥治療,迅速發(fā)展成了腦膜炎,最終導致死亡。事后極其令人扼腕,如果早點接受治療,悲劇完全可以避免。也不會讓只有三個月大的寶寶那么的可憐了。難道母乳媽媽生病了,就真的只能強忍著嗎?其實不是的,在了解什么情況下是可以接受治療,哪些藥物是相對安全的,還是可以的。
哺乳期用藥要注意哪些問題?
注意用藥時間?
很多哺乳期的準媽媽生病了都不敢隨意的用藥,但是有些藥物還是可以服用的,前提是要咨詢醫(yī)生,在醫(yī)生的意見建議下實行。但是哺乳媽媽服藥要注意時間 ,盡量在喂奶結束之后再給服藥,或者寶寶最長一輪睡眠前服藥。
要分清藥物的等級
根據哺乳期用藥分級,來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一般來說L1-L3級的藥物比較安全,使用時不需要停止哺乳。但盡量選擇L1和L2的藥物,L3需要醫(yī)生權衡利弊使用。就診時記得告知醫(yī)生自己是母乳媽媽哦。
分清楚是長效藥物還是短效藥物
是要都有三分毒,不同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速度不同。短效藥物是指一天需要服用多次,一次療效在6小時以內的那些藥。它們能更快地從血液和乳汁中排出,避免藥物在嬰兒體內累積,所以哺乳期媽媽要按實際情況來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