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wǎng)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chǎn)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jīng)銷商
嬰童網(wǎng)首頁 > 母嬰資訊 > 育兒知識 > 正文
育兒小知識:孩子“說謊”了 怎么辦?
2017年12月15日 16:49來源于:網(wǎng)絡
分享:

不少家長發(fā)現(xiàn),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開始有意無意的說謊,孩子說謊是家庭教育里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

在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時,父母常常感到非常失望與憤怒,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多的父母可能都在責怪孩子是從什么地方學來的。

從什么地方學來的?

請看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

據(jù)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測試:

2歲時,20%的兒童會說謊。

3歲時,這一數(shù)字達到50%,4歲時接近90%。

這是因為6歲前的孩子,由于還不能分清楚現(xiàn)實與想象,對很多時間、空間、數(shù)量等概念都比較模糊,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意識的撒謊行為。

但其實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在撒謊,也不知道這樣的行為不正確。

孩子愛說謊的問題可以追溯到他0-3歲的時候。(所以廣東有句諺語“三歲定八十”也是有道理的,孩子的前3年真的很重要。)

一般孩子在18個月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形成,然后進入第一叛逆期--Terrible Two,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可能已經(jīng)開始學會說謊了。

對于2-3歲的寶寶,說謊并非完全是品德問題。

對寶寶說謊,父母一方面不能驚慌失措,另一方面要仔細分析寶寶說謊的心理,然后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以下兩種說謊為無意說謊,并不屬于真實的謊言,也不屬于是非善惡的范疇,它與寶寶的心智發(fā)展水平相關,只要發(fā)現(xiàn)得早,教育與改正還是比較容易的。

一:天真幼稚,概念模糊

2-3歲的寶寶,由于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的局限,對于發(fā)生的事情表達不準確,或者對物品的歸屬概念模糊,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就會有意無意造成許多說謊的假象。

對于這樣的寶寶,一方面要幫助他分清“時間”與“所有權”的概念,另一方面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回家”。

二:想像力與現(xiàn)實混淆

2-3歲的寶寶對于事實和虛構的界線還分不清楚,頭腦中經(jīng)常產(chǎn)生出許多極其生動、逼真的想像。

他喜歡夸大其辭,有時會用虛構的言辭來抬高自己,虛榮心得到滿足,或者用幻想的語句作為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的補償,作為克制和掩飾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

這種與想像、愿望有關的說謊,具有自我陶醉的特點,能使寶寶獲得象征性、代償性的滿足。

例如,小游老師就曾在幼兒園聽幾個小男生在討論他們是怎么來上學的,隨便一個孩子都說自己是坐飛機、大炮、火箭來上學的,更夸張的直接說自己是像奧特曼那樣飛來學校的。

孩子這種“吹牛式的說謊”明顯就是混淆了想象力與現(xiàn)實,家長無需過于擔憂,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認知更全面后,就會慢慢自我改正或者消失。

下面3種說謊行為是有意的,是真實的謊言,是不誠實品質的最初表現(xiàn),父母如若不及時教育、認真對待,寶寶說謊就會成為習慣,進而影響他品德的健康發(fā)展。

一:想實現(xiàn)某種愿望

寶寶的愿望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的,如玩具與零食等;另一種是精神的,如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表揚。

有的寶寶會出現(xiàn)因為物質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而出現(xiàn)說謊的現(xiàn)象。

小游老師的大寶在幼兒園就曾試過,為了得到“吃飯第一”的小紅花,把吃不完的飯菜倒到別的小朋友碗里,然后拿著自己的“空碗”去老師面前認領小紅花。

后來被老師發(fā)現(xiàn)后轉告于我,對于他這種愛表現(xiàn),喜歡被表揚的心理我是完全能理解的,但他卻使用了“投機取巧”的方法。

為此,我跟他說:“吃飯是為了讓自己長高長壯,不是為了小紅花哦”!

這樣將事情的本質用最淺顯直接的方法告訴孩子,他是能夠明白并做出相應的改正。

二:逃避懲罰

孩子做了錯事,害怕遭受體罰,害怕失去愛撫,為了消除這種恐懼的心態(tài),會出現(xiàn)說謊的行為。

特別是面對一些性格粗暴、態(tài)度嚴厲的父母,孩子往往不敢承認自己的過失行為而支吾說謊。

就如上面這張漫畫圖所言:
如果你的孩子撒謊,那是因為你曾經(jīng)對他們的錯誤反應過激。。。

這句話放在現(xiàn)在很多家長對待孩子學習方面上,更是無比正確。

“為什么作業(yè)沒好好完成?”、“為什么考試成績那么差?”像這些恨鐵不成鋼的怒吼估計是很多家長都曾咆哮過的。

這些“圈套性”的質問(即明明知道實情,還假裝不知道,然后去提問),100%會激起孩子的防御心里。

沒人愿意被人質問,更沒人愿意被圈套性的問題“陷害”。

因此,不要明知顧問,把孩子往圈套里引。

把圈套性問題換一下,效果就好得多: ”聽你老師說,昨天你沒有做完作業(yè),這樣可不太好。“ ;“這次考試不理想,是不是因為你最近學習不夠努力?”

當父母講出事實,孩子知道自己被發(fā)現(xiàn)了,就無需狡辯了,這樣孩子一般不會撒謊。

SO,請馬上停止逼問孩子,不做孩子“說謊的推手”。

另外,學習成績不好不是犯錯,只是你們(家長)需要幫助他克服的困難。

所以,如果他把學習成績坦然地告訴你;坦誠地承認他今天沒有做功課就去玩了的時候。你就不應該在這時候發(fā)火,如果你這時候發(fā)火,他下次肯定會騙你。

所以,孩子只要是真誠的,只要是如實的,請千萬隱忍住自己的憤怒,因為你的孩子沒有說謊。

并且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可以身體力行跟他一起去面對這個困難的。

對于孩子這種“逃避式說謊”,與其糾結于孩子是不是說謊了、是不是做錯了,更重要的是了解說謊背后的原因,接受孩子的感受與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并幫助疏導他恐懼的情緒。

三:模仿行為

現(xiàn)在,成人社會與大眾媒體中存在著不少說假話的行為,容易被寶寶模仿。

如果父母經(jīng)常當著寶寶的面說些小謊話,那么寶寶很快就能學會說謊。

從幼兒認知和心理的發(fā)展特點來看,3歲幼兒已有說謊的經(jīng)驗,4歲開始就能策略性的說謊。

但3~4歲幼兒的說謊大都是無意說謊,屬于無意識、不自覺的行為,通常與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低有關,隨著孩子的記憶力、想象力、辨別力、分析能力的發(fā)展,這類說謊現(xiàn)象會自然消失。

當孩子出現(xiàn)無意識的說謊行為,家長一定一定不能因為孩子的“謊言”就認為孩子的道德不好,更不能給孩子貼上“騙子”、“大話精”、“吹牛皮”等標簽。

這樣做不僅不能讓孩子改掉說謊,還會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強化的壞作用,由于“標簽”作用,可能會促使孩子更多地說謊。

所以,對于6歲前的孩子說謊行為,父母沒必要刻意糾正。
(而當孩子到了6歲,他們心智已經(jīng)成熟,他們足以有能力把現(xiàn)實和想象混淆,撒謊大多數(shù)也是有意識的,這時期父母就要有意讓孩子改正。)

更不能因此責罰打罵孩子,因為盲目指責反而會破壞孩子想象力。

幼兒心理學研究方面的專家指出,幼兒早期善意的謊言非但不會成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障礙,相反會有利于他們的智力開發(fā)。

因為說謊時大腦正在復雜的運作,包括要把真想隱藏起來,用合理的解釋來掩蓋自己的失誤等等,這個過程是鍛煉了兒童的管理思維。

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觀察著這個世界,用自己的話語表達開心、滿足,或不安、生氣。

如果我們輕易地下定義,用大人社會的道德標準去約束“說謊”的行為,反倒可能弄巧成拙,令孩子通過“說謊”把自己隱藏得更深。

讓孩子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說謊”就不攻自破啦!

孩子“說謊”了,父母可以這樣做:

1、父母要做好榜樣

孩子模仿能力極強,如果有人當著孩子面說謊,那么孩子很快就會學會。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更不要對孩子說謊,要做到言而有信。

2、不為謊言提供機會

對于說謊,預防更要有效,所以作為父母要注意下面2點:

a) 不要像偵探一樣“審問”孩子,這樣的行為會讓做錯的事情在孩子心里的

分量變大,讓孩子覺得事情非常嚴重,從而激發(fā)他們采取預防性說謊。

b) 不要把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捧得太高,如果平時總是比較夸張地夸獎孩子如

何優(yōu)秀,但若有一天他做了錯事或者成績突然不好了,他們?yōu)榱瞬蛔尭改?/p>

失望,很可能就會選擇撒謊。

3、理解孩子

說謊會有愧疚感,在沒有必要說謊時,孩子不會選擇用謊言去保護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正確與孩子溝通。

可以直接闡述事實,讓孩子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不要一味的用指責的方式;

讓孩子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經(jīng)驗;

還可以對孩子無心犯的錯誤表示理解,不要抱怨,告訴孩子應該怎么處理;

這樣孩子也會慢慢把“心事”告訴父母而且不是用謊言來逃避責罰。

最重要的,父母要用安慰來代替說教,因為孩子在說謊時一定有擔心和恐懼的心理活動。

比如不想去學校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學校的生活或者和同學相處不愉快,更嚴重的可能曾經(jīng)受到了傷害,與其教訓不如安慰孩子,表示出對他的理解和同情,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4、強化誠實行為

當孩子犯了錯誤能主動承認時,首先要表示出孩子的肯定,表揚孩子,然后告訴孩子下次怎么做能避免錯誤或者做的更好,可以獎勵孩子的誠實行為,使誠實行為得到強化。

引用三字經(jīng)中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所以千萬不要給孩子帶上各種“標簽”。

成年人在很多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都會說謊,何況這些心智還沒有成熟的孩子,父母應該做的是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不要因為平日的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忙等就忽略和孩子的溝通。

文章來源于:親子游戲大全

網(wǎng)絡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nèi)
  • 一周內(nèi)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