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投資分析 > 正文
經銷商做不下去的原因 廠商究竟要負幾分責任
2017年01月25日 10:27來源于:中童觀察
分享:

我到一個縣快消品的經銷商商會去了一趟,20來個會員,最近有2家熬不住,不干了。在其它地區(qū)一了解,還不是孤例 。但凡入會的都是干得不錯的,沒有入會的熬不住的,可能更多。

兩家熬不住的經銷商,代理的品牌還真不錯。不干的原因,就是看不到希望。不僅如此,廠家的壓貨更是壓到絕望 ,轉型又無望。不干也就在情理之中。

3月份赴成都“春糖”之前也做過一次經銷商調查,當時得出三條結論:

1、規(guī)模越大,經銷商越不賺錢;

2、品牌越強,經銷商越不賺錢;

3、公司化經營,反不如夫妻店賺錢。

我把這種現象稱為經銷商的“整體性困惑”、“集體性束手無策”。因為規(guī)模做大、做大品牌、公司化經營 ,既是我們的提倡,也是經銷商的努力目標。經銷商熬不住,并最終放棄的現象,真的會越來越多。

我曾經發(fā)問,經銷商不做了,他們準備去干什么呢?他們又能干什么呢?

如果不是絕望,多半還會熬下去的。

廠家困境“傳導”到商家

盡管近幾年電商對很多行業(yè)的影響很大,但快消品經銷商熬不住,還真不能責怪電商。以我的觀察,電商在快消品領域占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經銷商的整體困境,大約是由銷量增長乏力甚至下滑,新戰(zhàn)略大單品缺乏和人員費用上漲三因素決定的,但這并非經銷商熬不住不干的理由。

經銷商最難受的還不是銷量下滑或虧損,而是廠家壓貨。如果說過去壓貨 能壓出空間的話,現在的壓貨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壓貨形成大量臨期品,大量時間不是在正常銷售,而是處理問題。

2014年廠家銷量下滑,很多認為不正常;2015年銷量持續(xù)下滑,人們認為下滑已經是正常的了。2013年可能是多數行業(yè)產能的頂峰。但是,在2016年的銷售目標中,多數廠家的銷量目標還是要增長的。

在“主流換擋”沒有完成的情況下,靠傳統產品壓貨很難。但是,誰又能有更好的辦法呢?

如果是小廠家,還真不敢壓貨,它們也沒有資格壓貨。倒是那些有品牌力的廠家,自恃品牌力強,壓貨不止。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越是做大品牌的經銷商越難受。

現在不像以前。以前經銷商對未來是有預期的,增加人員,增加車輛,增加投入,還是能夠帶來銷量增長的。但是,現在經銷商沒有預期,經營趨向保守,不增人,不增加投入,在不轉變經營方式的情況下,壓貨解決不了問題。

經銷商與廠家面臨的都是歷史性的困難,所不同的是,多數經銷商是沒有遠大理想的。當增長乏力時,保守經營也能接受。然而,那些大品牌是不接受保守經營的,越是經營情況不好,廠家的壓力越容易傳導到經銷商哪里。

盡管經銷商經營困難有原因很多,但壓貨無疑是壓掉經銷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廠家轉型乏力影響經銷商

在以往的經銷商成長中,廠家起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主要有兩方面:

一、產品推動

一個好產品,帶動一批經銷商崛起。但是,中央喊“調結構”多年了,我們自2014年就提出“主流換擋”,重新做戰(zhàn)略性大單品,“每個行業(yè)都要重做一遍”,但廠家反應遲鈍,總是以大環(huán)境不佳作為借口。

我們認為,多數行業(yè)數量下滑已聽不到常態(tài),非換產品不足于解決目前的問題。但是,或許那些大老板們忙于所謂的戰(zhàn)略,沒有把產品當作最大的戰(zhàn)略。對于沒有解決產品問題的廠家,我建議經銷商逐步放棄,因為這樣的廠家是沒有希望的。

我們提醒廠家,與其把資源和精力放在壓貨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新點發(fā)大單品的推廣上。短期看,壓貨有效;長期看,壓貨無用。這是早就有的共識。

但有短期業(yè)績壓力的營銷系統,寧可把資源放在解決短期業(yè)績問題上,也不愿做長線工作。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公司最高層出面,從戰(zhàn)略角度進行調整,加大推廣新戰(zhàn)略大單品的力度。或許業(yè)績短期會下滑,但業(yè)績回轉會很快。

二、經營管理推動

在經銷商的經營管理和人才培養(yǎng)上,過去廠家扮演著啟蒙者、培訓者、指導者的角色,甚至有的廠家派人進駐當經銷商的“影子總經理”。

然而,在目前經銷商的經營困境中,我們卻看不到廠家所扮演的角色。更有甚者,在現在的轉型中,廠家比商家更遲鈍 。

經銷商因為視野所限,他們的“希望”往往是廠家灌輸給他們的。他們現在的絕望,很多時候是廠家傳導給他們的。在價值鏈中,如果廠家不能帶動經銷商進步,而是通過壓貨的方式榨干經銷商,經銷商熬不下去的時候,就是廠家快崩潰的時候。

在此我提醒廠家:過去壓貨或許能壓出銷量增長 ,現在經銷商沒有成長,壓貨是難以帶來銷量增長的,但有可能壓垮經銷商。經銷商熬不下去了,廠家能獨善其身嗎?

中童觀察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