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哥哥欺負我!”當你又聽見二寶對老大的“控訴”時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控強扶弱”是很多父母做出的下意識反應,但這樣對大寶公平嗎?這樣做就化解了矛盾,真正幫助到二寶了嗎?
要為二寶“伸張正義”嗎?
在雙寶家庭,最讓爸爸媽媽頭疼的莫過于兩個孩子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了。他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爭、吵、打起來。二寶由于年齡小,往往處于弱勢的一方。這時,爸爸媽媽通常會情不自禁地批評、懲罰大寶,為二寶“伸張正義”。
這么做的唯一優(yōu)點是能夠快速終止沖突,其弊卻遠大于利。對于大寶來說,這種方式簡單粗暴,迫于家長的威嚴,他/她只能把怒氣壓成怨恨埋在心里,日積月累。對于二寶來說,這種方式看上去是一種呵護,但其實剝奪了他/她學習如何應對沖突的機會,長此以往,他/她會變成一個遇事就躲在父母身后的孩子。
5步,從“戰(zhàn)爭”到“和平”
下次再看到大寶好像在欺負二寶時,爸爸媽媽們不妨試試這樣做:
1、觀察
爸爸媽媽不要一看到有苗頭就急著跳出去,先暗暗觀察一下兩個孩子的互動,注意他們的情緒,判斷二寶是否會身體受傷或者正在遭受心理上的傷害(比如被羞辱、被脅迫等),從而決定自己是否要立即出面干預。如果孩子們的沖突并不嚴重,就繼續(xù)觀察。這點對于急性子的父母尤其重要,請按捺一下自己迫不及待要沖上前去的沖動。記住有一種欺負叫作“爸爸媽媽覺得你受到了欺負”。換個角度想,二寶也需要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應對沖突的能力。
2、分開
如果爸爸媽媽經(jīng)過冷靜的觀察,判斷為必須出面了,那么第一步先分開兩個孩子,防止他們打起來。同時物理距離的分隔也有助于他們冷靜。如果孩子的情緒過于強烈,可以讓他們待在不同的房間里。
3、處理情緒
接下來不要急著講道理、懲罰誰,而是處理情緒。沖突時,兩個孩子都會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即使是占上風的大寶。無論多么強烈的情緒,一旦被接納了,就會很快降低。此時的關鍵是父母自己不要情緒化,要平靜。
關于接納情緒,我有一個百試不爽的方法:當孩子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時,坐到他/她身邊,把他/她溫柔地抱在懷里,不說話,只是輕緩地撫摸他/她的背或頭。等到他/她稍微平靜一點了,對他/她說:“我看到你剛才很憤怒(或難過、害怕等),能告訴我是因為什么嗎?”當孩子講的時候,專注地傾聽,不做任何評論,偶爾重復他/她的話。這樣做,孩子不但能很快就恢復平靜,還能學到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4、教育
情緒調(diào)整好了,教育才能有效。把兩個寶貝帶到一起,根據(jù)發(fā)生沖突時的具體情景,給他們講道理。無論是安全教育、情商教育,還是其他內(nèi)容,盡量用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大寶的同理心,循循善誘,激發(fā)他對家人的愛。角色扮演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通過角色扮演重現(xiàn)沖突情境,然后爸爸媽媽引導孩子們?nèi)ビ懻撚袥]有其他更好的做法。
5、和好儀式
講完道理后,我們家會有一個和好儀式。我會問大寶,你現(xiàn)在可以給弟弟道個歉嗎?如果拒絕,那說明她心里還有疙瘩沒處理好,我一定會追問她原因并繼續(xù)處理。對于真誠的道歉,二寶通常是會接受的。接著我會問其中一個孩子愿不愿意抱抱對方?如果兩個孩子完全自愿地用擁抱完成了和好儀式,這表明此事可以翻篇了,全家人包括兩個孩子自己都會感到很安心,從此可以心無芥蒂。這就是和好儀式的意義。
? 1999-2020 嬰童品牌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