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國內新聞 > 正文
十三屆全國人大:提交我國刑法中增設虐待兒童罪的建議
行業(yè)編輯:婧宸
2018年03月05日 16:10來源于:網絡
分享:

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發(fā)生的虐待兒童事件,折射出我國兒童保護立法的不足。在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他將提交在我國刑法中增設虐待兒童罪的建議,以更好地對接我國相關兒童立法中涉及的刑事責任,補強兒童立法整體上的缺弱。

圖源:法律

我國當前對懲治虐待兒童行為的非刑事性立法主要有《憲法》、《民法通則》、《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

朱列玉指出,此類法律并沒有具體規(guī)定如何防控、查處虐待兒童的行為,也未提供有效的處罰手段,只有一些禁止性規(guī)定,雖然帶有宣示作用,但是并未達到懲治行為人、預防虐待兒童行為發(fā)生的完全效果。就目前來看,處理虐待兒童行為的手段多是行政處罰,與兒童及其家屬受到的傷害相比,此種處罰顯得輕微,難以起到威懾效果。

在刑事立法方面,朱列玉還認為,我國刑法所設相關罪名難以與“虐童”行為對號入座,不能有效規(guī)制“虐童”行為。

首先從虐待罪來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guī)定,該罪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

朱列玉認為,虐待罪限于自身規(guī)定無法完整有效地對“虐童”行為進行規(guī)制。其犯罪主體僅限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不能囊括所有主體的“虐童”行為。而目前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大量增加,兒童的監(jiān)管和撫養(yǎng)逐漸開始脫離原有的家庭照管模式,特別是在東部一些發(fā)達的城市,兒童的入托率和入園率都比較高,導致虐待兒童的犯罪主體由家庭成員逐步擴大到家庭外成員。

對于刑法中規(guī)定的其他相關罪名,如故意傷害罪以及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朱列玉指出,虐待兒童在身體上達到輕傷標準的可以定故意傷害罪,但是精神虐待、疏忽照顧和性虐待的情形則無法以故意傷害罪進行規(guī)制;“虐待”行為也并不局限于“非法拘禁”或“侮辱”。

“虐童行為對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發(fā)展形成一定阻滯,嚴重的虐童行為會對受虐兒童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朱列玉說,應從根本上去預防,建立一套完整的虐待兒童預防體系,而刑法作為利益維護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威懾力的,在刑法中增設虐待兒童罪對于保護兒童具有重大意義。

文源:澎湃新聞

網絡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