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托育機構融資不斷,如北京的MoreCare;上海的袋鼠媽媽;主打南方市場的紐諾育兒;主打三四線城市的書香園托管,及偏中高端的圣頓等。為什么托育這么火?備受資本市場青睞呢?
托育是資本市場的戰(zhàn)略延伸?
2015年-2017年大量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進入幼兒園投資市場,但遇到了政策的變化。2018年3月,紅黃藍在年報明確表示,“未來將形成幼兒園、托育中心等四大事業(yè)版圖”。4月底,威創(chuàng)也發(fā)布了2018年年報。
其在財報中披露“將進一步加大在0-3歲兒童托育、早教的投入”——旗下有大量幼兒園的上市公司開始選擇布局托育領域。
在幼兒園資本化之路徹底被堵死之后,似乎3-6歲的幼兒園可直接延伸到0-3歲的托育,但實際上不管是師資還是運營,托育與幼兒園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但一些資本的戰(zhàn)略轉移,導致整個托育行業(yè)的估值偏高,促使很多拿到投資的機構都是在跑馬圈地。
由于0-3歲的托育在人力物力安全方面的要求更高,家長普遍能夠接受費用比同等條件的人園(3-6歲)費用更高,但應該低于育兒嫂的費用,不然就不如選擇專業(yè)人員駐家服務。2018年新出生人口1523萬,較去年減少200萬,但數據統(tǒng)計顯示二胎的比例上升至51%。
這就導致對于家庭生育二孩所面臨的最大困擾并非經濟壓力,而嬰幼兒照料問題才是最大的困難。孩子無人照料,還勢必會影響到女性在職場的工作時間和職業(yè)晉升。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雙職家庭、二胎家庭,
一二線城市的托育需求真實存在,但三四線更多是偽需求,因為認知需求,隔代撫養(yǎng)更深入人心。
眼下,整個行業(yè)始終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1、標準缺乏;目前,中國的高校、職業(yè)學校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幾乎都是3-6歲為主,0-3歲無,這個是制約這個行業(yè)的最大瓶頸。而專門只做托班的機構,將早教內容融合到日常托育中,但行業(yè)仍處于早期摸索階段,標準化相對缺乏,同時0-3教育產業(yè)沒有教育教學標準,故沒有適合的幼托課程和教研支撐教師解決日常問題。
2、餐食要求;0-3歲的孩子餐食要求非常高,但市面上可提供給0-3歲的孩子的合格飲食商家少之又少。
3、監(jiān)管問題;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行業(yè)規(guī)范還不健全,多地托育從業(yè)者辦證無門、無章可依、野蠻生長。
其實幼兒真正接受托育服務的合適年齡,也就是用戶生命周期2至3歲。對于專職托育機構,這就預示投入更多。
市場迭代,隨著政策不斷深入和資本扶持,運營一托育機構將面臨哪些問題?
1、獲客成本;不斷的新獲客需求,首先在招生上,與幼兒園相比,托育招生難度要遠遠高于幼兒園,孩子過了3歲,就會選擇上幼兒園,但0-3歲孩子在不在托育,這將不確定;與早教相比,早教是有監(jiān)控人陪伴的,而托育的孩子是8-12小時完全脫離監(jiān)護人的,就安全而言,招生難度系數很大;
2、人員方面;托育師資成本高于幼兒園,按標準,幼兒園一個班大約有20-30個學生,師生比可能是1V7或者是1V8;托育受孩子年齡限制,如1歲以下1V1,同時帶兩個就帶不了,而北京專業(yè)老師工資達12萬元年;
3、選址方面;托育機構建筑面積應低于360平方米,且幼兒人均面積不低于8平方米;如茂楷分為高端店與小面積的社區(qū)店,而大面積的社區(qū)店營收達1800萬,但房租占到1/2,而小面積的社區(qū)店,房租僅僅是收入的1/3,如果是面向高端客群,選擇址始終是關乎線下門店流量的決定因素,但這就預示著高成本的選址投入,高投入如果沒有高回報 ,則是支撐不下去的。
托育真的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嗎?要知道教育行業(yè)不是謀取暴利行業(yè),同時也不是賺快錢的行業(yè),但它一定是一個長期持有且穩(wěn)定資金流的生意。對于現下大火的托育,就像程躍博士看來,“托育熱會炒一陣,制訂標準、收加盟費做推廣的公司有機會在短期內獲利,但真正做實體的利潤其實很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