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行業(yè)觀點 > 正文
早幼教需求爆發(fā)|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到底是什么
行業(yè)編輯:婧宸
2019年10月11日 11:33來源于:幼教觀察
分享:

回望70年來國民教育生活的變遷,從識字開始。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5億人口中,80%為文盲,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比幾乎為零,閱讀只是文化精英的事情。

對于國家而言文盲成為中國發(fā)展道路的攔路虎,成為擺在新中國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于是有了后來的三次規(guī)模浩大的掃盲運動,從1952年首次大規(guī)模的掃盲運動開始,經過近50年的不懈努力,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2015年,中國的文盲率已降至3.6%,成年人文盲人口在過去20年減少1.3億(即下降70%)。2018年,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為99.95%,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81.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8.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8.1%,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在今天,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為何家長們的教育焦慮依然存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早幼教需求爆發(fā)|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到底是什么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線上教育需求爆發(fā)

近年來,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集中爆發(fā)“天價學區(qū)房”的社會現象,學區(qū)房瘋狂漲價的背后是我們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中小學教育最終的成果仍然需要中高考成績來檢驗,獲取高分、提高成績最傳統(tǒng)的途徑則是更好的學校和老師。數據顯示,在全國中小學排名中,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占到62所,最多的和最少的地區(qū)優(yōu)質學校的數量相差達到8倍,如此明顯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又以房地產領域的矛盾集中爆發(fā)出來。

在小山溝、小鄉(xiāng)村,大字認得幾個、但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都會語重心長告訴孩子們,“上學才有出路啊”。在今天,雖然優(yōu)質資源有限,但競爭又是公平的,《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刷屏——通過直播教學,讓貧困地區(qū)的學生考上名校,通過技術手段,一流的教育資源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線傳達世界的邊邊角角,實現教育公平,這也是國家教育政策鼓勵的方向。

聚焦到互聯網學前教育市場來看,據Analysys易觀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學前教育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30.4億元人民幣,預計在2019年交易規(guī)模能達到66.9億元。而在互聯教育APP所涉及的類型中,傳統(tǒng)益智游戲和學科知識類占比就超過了一半,分別為26.7%、24.1%。線上教育的選擇,都顯示了中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年輕父母,有針對的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因材施教。

在互聯網教育公司內,最早發(fā)力幼兒教育市場的公司當屬新東方與好未來,新東方旗下兒童品牌酷學多納,好未來則是收購鯊魚公園,投資小伴龍及寶寶巴士,為兒童提供趣味性的學科知識及線上情景課程學習。

中國式父母焦慮:拒絕孩子平庸

據UC大數據發(fā)布《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顯示,在十大家庭焦慮因素中,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超過夫妻關系,成為第一、第二焦慮因素。

1、隔代撫養(yǎng)焦慮

中國“隔代撫養(yǎng)”的現象普遍存在,有調查顯示,我國幫助子女照顧小孩的老人比例超過66%,2歲半以前的兒童,由祖父母照看的占總數60%—70%,其中有30%的孩童甚至被放在祖父母家里撫養(yǎng)照顧。新老育兒理念沖擊,但因為是雙職家庭,孩子又太小,無法放到幼兒園去,不得不依靠父母的幫助,所以有時候只能“委曲求全”,但內心可能一直在“翻江倒海”,這種焦慮的本質就是沒有合適的人或者托育機構來替這些新生代父母科學地養(yǎng)育他們的小孩。

2、攀比帶來的焦慮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流傳至今,早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教育口號。在當今社會談起教育,“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非常直接地展現出了新生代父母的育兒焦慮。輸在起跑線上的痛苦,新生代這批人最是感同身受,因此都極力避免他們的孩子重復他們的悲哀。于是花很多錢把孩子送到各種輔導班,每個假期讓孩子去某個國家旅行,為了增長孩子的見聞,同時也為了開學后同學們那句“你都去哪些國家玩了”的熱門話題。

除了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但中國新一代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失敗的,家長過于關注孩子是否擁有優(yōu)厚的物質生活,老師嚴管學生分數的高低,孩子缺乏一種溫情的人文關懷、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心靈陶冶。這些都讓新一代中國家長變的焦慮。

新一代父母活躍于各個社交網絡,只為學習最科學的育兒理念。目前家庭教育類的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專門提供育兒、家長教育方面的課程,年糕媽媽、大D小J、有養(yǎng)、家長幫;另一類是家校共育軟件,包括掌通家園、貝聊、智慧樹、掌心寶貝、壹點壹滴。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90后”、“95”后年輕一代成為互聯網的主力消費者,首先崛起的不是互聯網幼兒教育,而是互聯網母嬰電商業(yè)務,互聯網母嬰電商已經從本土電商發(fā)展到跨境購物和線下O2O,且已經具備了可行的商業(yè)模式,但家庭教育未來發(fā)展仍存在著教育內容缺乏統(tǒng)一標準,商業(yè)模式不夠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意識不強,需要市場普及等問題。但長遠來看,在宏觀政策鼓勵和市場需求亟待滿足的大環(huán)境下,家庭教育仍將迎來加速發(fā)展。

新生代的父母,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比較明確,這種追求自然也投射在下一代身上。父母的焦慮感時刻在警示他們的孩子不能變得平庸。但孩子不是一個“標配”的物品,不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同一化模版,最好的教育方式永遠是因人而異的“私人訂制”。

幼教觀察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