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經過幾次大地震之后,在國家相關部門的一致整頓下,終于讓中國奶粉的品質與信譽開始提升,為民族奶粉振興打下扎實的基礎。市場發(fā)展的比較迅速,但也會暴露市場問題。從去年4月份開始,奶粉市場竄貨變得異常嚴重。究其原因就是3個鏈條出現了糾結。
1.消費鏈
2.供應鏈
3. 利益分配鏈
消費鏈是去年疫情導致的,整個消費能力下降。消費能力下降反推影響到供應鏈出現了堰塞湖,進而營銷到整個利益分配鏈條,出現了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這種現象。
到目前為止,獲益最大的就是消費者。而影響最大的就是渠道商,其次是零售商,最后是品牌商。
竄貨什么時候才是個頭?我認為只有到了供應鏈各個環(huán)節(jié),大家都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才能夠控制市場的竄貨行為。
那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坐等這個盡頭的到來?如果真的坐等,有可能等到不僅僅是一個奶粉品牌的崩盤,而是整個奶粉品類的崩盤。
所以說從現在開始,我們所有的奶粉品牌或者說至少是一二線奶粉品牌,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抵制、控制、懲治竄貨行為。
奶粉竄貨最終受益者真的是消費者嗎?
在奶粉市場竄貨橫行的時候,消費者說:竄貨挺好的,可以讓我們以最低的價格拿到高品質的奶粉。話是這樣說,但對于消費者來說竄貨產品沒有任何的保障。
竄貨的奶粉是必需毀掉商品上的追溯碼,才能夠進入到非代理區(qū)域進行銷售。大部分廠家是有禁止竄貨行為,發(fā)現竄貨行為會取消代理資格。一般情況每個代理商所在區(qū)域都有特定的數字碼,就好像身份證一樣。這個數字碼僅存一個區(qū)域,如果出現在另外一個區(qū)域,說明出現了竄貨的行為。
所以,竄貨的商品就好像是“黑戶”一樣的,沒有了身份證,出現了任何問題,消費者都很難維權。當然了,竄貨有真有假,消費者可不要貪圖小便宜,最終吃了大虧。
對于奶粉竄貨,其實真的不太能夠將責任推到到渠道商身上。不信,大家可以看看網友怎么說:
網友A:竄貨,是一個偽命題,奶粉暴利時代徹底過去了,這個是事實情況。為微利時代,誰能夠活下去才是關鍵。如何讓自己活下去才更需要深思,該出局的在沒賺錢的時候自然會出局。
網友B:沒有人愿意竄貨,廠家不壓任務下來,不玩套路,哪個經銷商愿意竄貨?
網友C:供大于求,品牌商廠家不斷向下是呀,中間的渠道商大量積壓庫存,不竄貨,如何銷庫存?等著過期嗎?
網友D:想要解決竄貨問題,最好的就是全國統一供應價!
其實,大部分原因還是在廠商方面。任務量增加、價格上漲、代理政策變化等等都是不需要和渠道商進行溝通,不服?那我玩去可以換一個渠道商來代理。品牌夠大,市場穩(wěn)定,找一個合適的渠道商還是比較輕松的。
渠道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果不做了豈不是為別人做了嫁衣?想要完成廠商給的任務量,不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又能夠怎么辦呢?
奶粉竄貨問題,可以說短時間是無解。需要一層一層的優(yōu)化結構,需要不斷的深入溝通,相互扶持,才能夠優(yōu)化市場,讓市場在一個良性的競爭中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