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開放了二胎政策,這本該受廣大獨生子女家庭的歡迎,可育兒壓力太大,政策出來后并未引起大眾的歡迎,新生兒出生率照舊逐年下降,這讓我國人口學(xué)家很是憂心。眾所周知,隔壁日韓受制于老齡化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一年不如一年,作為前車之鑒,我們必須想方設(shè)法拯救出生率。于是,三胎開放了,可效果并不好。
“我算看明白了,不想生的人,開放幾胎都不肯生,那不如把機會留給想生的人。”
專家的話一針見血,無論開放幾胎,對于不想生的群體來說,都是左耳進右耳出的政策,與其苦苦勸說,不如把生育機會留給想生育卻受限的家庭。于是,關(guān)于四胎的草案提交了,并在網(wǎng)上流傳開來,似乎開放四胎即將成定局。
可隨著信息來源的暴露,專家發(fā)現(xiàn)了草案的嚴謹性,與其說開放四胎,不如說主張開放生育,取消社會撫養(yǎng)費??梢?,這次開放生育的力度比之前更大,只不過是否有效果,還要往后看才行。
現(xiàn)實中,很多老人家不理解,為何生孩子會變成這么艱難的一件事?一切還要從社會發(fā)展說起。
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
60后是撞上計劃生育的一代人,他們都想生多個孩子卻不被允許,最終成了獨生子女家庭,于是,這個唯一的孩子就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從小被眾星捧月長大,形成了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家庭資源集中傾斜的成長經(jīng)歷讓他們體驗到獨生子女的幸福,等到自己長大后,他們便不會給孩子添個伴兒了。
父母想讓生二胎,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都經(jīng)歷過兄妹和睦的生活,覺得多個孩子多個伴兒,將來養(yǎng)老也有保障。但在獨生子女心里,兄弟姐妹都是跟自己搶奪家產(chǎn)的對手,還要分割父母對自己的愛,所以,不如不要。
輪到獨生子女生兒育女的時候,他們則認為育兒成本太高,多一個孩子多一層磨難,不如生一個好好養(yǎng)。何況獨生子女這代人并不指望孩子養(yǎng)老,生育變成了公益性行為,自然生的越少越快樂,生活質(zhì)量也越高。
信息時代,外來文化的入侵
除了計劃生育外,年輕人還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尤其隔壁日本,整個社會都講究“獨善其身”,民族基調(diào)比較冷漠,深受老一輩人情世故捆綁的年輕群體心向往之,于是,風氣就被帶歪了,年輕人當丁克的當丁克,只生一個的只生一個,少有愿意生二胎的。
此外,西方文化的入侵也影響著適婚群體,當中國年輕女性發(fā)現(xiàn)自己要為家庭付出更多的時候,她們就開始拒絕給自己找麻煩了。于是,出生率就越來越低。
最后,你身邊有多子女家庭嗎?他們又是幾零后呢?
? 1999-2020 嬰童品牌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