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品牌更傾斜線上?
這個問題,是近幾年我們在接觸母嬰渠道的過程中,遇到的概率最多的問題。從我們調研各個區(qū)域的數(shù)據(jù)來看,在母嬰個大品類中,洗護在線下門店的占比正在不自覺的下滑。
“今年我們最頭疼的事情,不是進店率,而是奶粉占比越來越高,其他品類下滑越來越多。去年,我們洗護用品的占比能達到10%左右,今年下滑到8%了,我們一直想把比例調整上來,但是很難。”某地區(qū)連鎖老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享到。
實際上,這是今年很多連鎖門店遇到的情況,不是不想做好洗護用品,而是很難做好。
特別是近兩年,受出生率、疫情、經濟環(huán)境影響,縮減支出成為國民生活的常態(tài)。在母嬰家庭中,首先要保證的孩子剛需品的需求,比如奶粉、紙尿褲,而洗護產品、奶瓶、奶嘴,包括童裝等品類,會成為寶媽門首要縮減支出的品類。
母嬰護膚品經過這幾年的發(fā)展,特別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消費者意識已經帶動了整個品類餓迅速發(fā)展,成為母嬰品類中的新剛需品類。
但是,痛點是母嬰店賣得不好,線上銷量巨大。
這主要是因為,首先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已經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線上、線下同時成為新一代消費者的購買渠道,甚至不乏有些消費者所有產品都在線上購買。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在國民收入受大經濟環(huán)境影響下,原來的80后、90后價格敏感度低的消費者,也開始看價格購買產品。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消費降級,這一點在我們一位新晉寶媽同事身上也有所體現(xiàn)。
這位同事在給孩子購買洗護產品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成分、生產標準以及品牌背書,但是最近她有找我們討論在什么渠道給孩子買某品牌的洗護產品比較靠譜,如果能便宜就更好了。
劃重點:能便宜就更好了。
其實這才是最核心的需求,在不改變消費者本身需求的前提下,以更優(yōu)惠的價格買到產品。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去線上購買。
因為,渠道多,價格便宜,還方便比價。
這是很多新母嬰家庭消費的現(xiàn)狀,這也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母嬰消費的現(xiàn)狀。也許是1年,也許是3年,也有可能是5年,在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品牌如何調整戰(zhàn)略布局是非常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