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嬰童網
招商
品牌
商機
展會
產品
企業(yè)
資訊
專題
視頻
店鋪
開店
經銷商
嬰童網首頁 > 母嬰資訊 > 行業(yè)觀點 > 正文
進擊的母嬰店新勢力:精品店已翻越山丘,誰將成為下一個攻城人?
行業(yè)編輯:穎子
2023年01月08日 14:07來源于:奶粉關注
分享:

從傳統母嬰店一枝獨秀到傳統VS新興兩方對峙,母嬰零售業(yè)的迭代與進化從未停止。

就目前來看,傳統母嬰店和網紅精品店兩大陣營博弈漸顯,一邊是傳統母嬰店持續(xù)攻城略地,品類優(yōu)化、會員管理、模式調整同時進行;一邊是網紅精品店從野蠻生長到節(jié)奏性擴張,加速搶占市場份額。

然而,母嬰零售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在醞釀著新變化,只是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在興起之初一般都處于過渡時期的邊緣地帶,我們似乎很難能關注到。

“精品店之后才將成為行業(yè)新勢力?它們究竟是趨勢所在還是一時狂熱?哪種業(yè)態(tài)才是母嬰店的最終出路?”......基于此,新母嬰店匯總了現下逐漸顯露的業(yè)態(tài)模式,它們或是對場景有著獨到的洞察,或是對產品有著深刻的理解,亦或是能精準拿捏特定的人群,但究竟是真風口還是假繁榮?

01
健康調理型門店

健康調理型母嬰店“風起青萍”似乎已經成為行業(yè)共識,尤其是今年,越來越多的傳統母嬰店開始向調理型門店轉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開始涌向調理型門店。

就目前來看,此類型的門店數量較少,市場份額也相對有限,主要經營的品類為營養(yǎng)品,同時會輔以一些身體調理的服務項目,如小兒推拿、水浴、敷貼等,有從業(yè)者反饋稱,“區(qū)別于傳統門店在品類經營上的思路,一般這種健康調理型門店是不賣奶粉、紙尿褲這些品的,做得好的營養(yǎng)品銷售能占到門店總營收的80%。”

細究之下,我們可以發(fā)現,健康調理型門店似乎是抓住了精細化喂養(yǎng)時代下消費者的最新需求,一方面,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脾胃、生長發(fā)育等問題困擾媽媽,相比于醫(yī)院,在健康調理型母嬰店的用戶能得到更周到且精細化的服務;另一方面,做得好的調理型母嬰店對經營者的專業(yè)要求極高,有醫(yī)學背景的從業(yè)者顯然有先天優(yōu)勢。

但同時,我們應該正視的是,想做成做好健康調理型門店還有很多痛點難點需要克服。首先第一點,“專業(yè)”是傳統門店轉型調理型門店的最大鴻溝和壁壘。調理型門店專業(yè)性更強,這就要求從業(yè)者從望聞問切的判斷到營養(yǎng)補充、健康調理、產品推薦等一站式服務都要有專業(yè)基礎及技能的支撐。除了專業(yè)性之外,“不合理性”也是健康調理型門店屢遭詬病的根源所在。據一位精品母嬰店連鎖老板稱,“在一個人均工資收入三萬多的地方,一家調理型門店給寶媽一次性配了一萬多的營養(yǎng)品,還當做一件很自豪的事情,我覺得太過了。”

02
兒童零食集合店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1-9月綜合電商平臺數據,母嬰相關類目匯總線上規(guī)模達1348.3億,其中,寶寶零食呈現雙位數高增長態(tài)勢,增長率達62.1%,在整個嬰童食品大類中增速最快。

在早前新母嬰店的調研訪談中,慈溪好寶貝母嬰店店主李玲榮也曾直言,“目前零食是我們門店增長最快的一個板塊,同時也是當前消費者更有需求的一個板塊,我們希望把零食這個品類做成寶媽甚至是全家的一個消費。”另外,零輔食的增長潛力在頭部連鎖中得到積極驗證,據財報顯示,2021年在孩子王商品銷售中,零輔食增長高達9.56%,成為亮眼增長品類;愛嬰室2021年食品類同樣增長11.48%。

綜合來看,零食的需求肯定是存在的。聚焦零食的渠道來看,過往多是以超市賣場為主,但超市的貨架上并不會明確標注“兒童零食”的相關字樣,伴隨著新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實施,“兒童零食”的概念才首次被提出。此外,這兩年一些綜合類母嬰店也捎帶著做兒童零食,但似乎也還未放于“重點做經營”的層面。

于是,這兩年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零食集合店瘋狂涌現,聚焦在兒童零食賽道,也有不少先行者強勢破局,專注兒童零食品類做起了母嬰生意,也許門店不大、品類不夠齊全,但重在“門店及導購主觀上重視”,會聚焦這一品類做更精細化、更延展的管理。

當然,針對這一類業(yè)態(tài),也有不少從業(yè)者提出,“只賣兒童零食會不會是一個偽命題?”一是產品效期擺在那里,雖是快消品,但也存在被壓貨的情況;二是,消費者已經習慣了一站式購物,聚焦單一品類的兒童零食集合店或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03
母嬰服務體驗店

這幾年說得比較多的就是,傳統大賣場的經營模式已然失效,純粹靠商品差價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由商品零售延伸至母嬰服務一度成為母嬰店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原因或在以下幾點:一是實體母嬰店中能提供的產品本身就是有限的,但衍生出來的增值服務卻是無限,專業(yè)服務也一度被認為是實體店不可比擬的絕對差異化優(yōu)勢。二是,渠道多元,消費者購買的渠道越來越多,電商造節(jié)更使得線下母嬰店的商品價格不再具備優(yōu)勢,加之作為母嬰消費主力人群的90、95后也在產品之外對即時體驗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時間,服務項目大有可為的聲音此起彼伏。相較于將服務項目捎帶著做的母嬰店,母嬰服務體驗店則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剝除了商品零售業(yè)務,專門做起了母嬰服務,例如,簡單基礎的寶寶游泳、產康恢復,再到更為進階的月子會所、寶寶托育等。

但似乎這樣想當然的好生意并未持續(xù)太久,雖目前仍有不少母嬰服務體驗店仍做得風生水起,但做不好的大有人在,反復的口罩原因使得越來越多的門店關門、歇業(yè),而更重到店體驗的服務項目其收入幾乎為零。

正所謂身處紅海賽道,只有抓住了最有價值的消費場景,才有可能拿到以一敵十的機會,諸如上述提到的三種不同業(yè)態(tài)的門店,它們的創(chuàng)新嘗試無一例外都對這個時代有著巨大的貢獻,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風口之下究竟是機會還是陷阱。

奶粉關注 )
分享:
相關資訊
更多>>
  • 三天內
  • 一周內
  • 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