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被孩子的磨蹭逼得想要發(fā)瘋過,自從CC上了幼兒園,我隔三差五就感到累覺不愛了。
老實說,她上幼兒園之前,我從未覺得她磨蹭,首先我不是處女座媽媽,我本身就活的比較隨性,擱在平時,有的是時間跟你耗,也有的是耐心任你磨,我總能想出溫和而又不失堅定的方法。
但是一入園就變了,這廂眼瞅著就要遲到,那廂她老先生還四處閑晃各種不配合,在時間的步步緊逼下,再好的耐性也磨沒了。
所以,最開始上幼兒園的日子,我們家每天都在雞飛狗跳和大呼小叫中度過。
起床了。起床好嗎?你到底起不起床?
快點過來我?guī)湍闼⒀??(不要!?/p>
馬上要遲到了,拜托你自己穿上鞋子好嗎?(磨磨蹭蹭)
您能走快點嗎?一步三回頭的在看什么?
她變成了最討厭的孩子:磨蹭、頂嘴、不配合。
我變成了最討厭的媽媽:嘮叨、威脅,甚至嘲諷。
我深知不能再這樣下去,所以在接下來幾個月的磨合中,我終于找到了磨蹭寶寶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式講方法之前,先來說說孩子為什么總是磨磨蹭蹭?
說不定你誤會了寶寶很多哦。
發(fā)育的必經(jīng)階段-執(zhí)拗期的磨蹭
執(zhí)拗期咱們之前專門寫過,經(jīng)歷此階段的寶寶特別較真,凡事都要自己做、還要按自己的想法做。
那時候CC每次出門穿鞋都像渡劫。
首先選哪雙就要糾結(jié)很久,然后左腳右腳還要琢磨半天,好不容易決定開始穿了,翻來覆去的穿不進去,氣的自己扔出去再撿回來繼續(xù)穿,你想幫她,她還炸毛。
沒點心理素質(zhì)的真看不了這現(xiàn)場,看的你百爪撓心,后來我干脆不看了,每次出門先背過身讓她跟鞋子解決一下私人恩怨。
這種情況在大人眼里也是磨蹭,但是因為敏感期和不熟練,這種慢正是屬于孩子的節(jié)奏,我們應(yīng)該多給予一些耐心和時間。
2
慢是因為,不知道為什么要快
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沒有成人那樣的時間緊迫感。
你覺得再晚10分鐘就遲到了,他卻在這10分鐘里優(yōu)哉游哉到處閑晃。
這種節(jié)奏差,常常是寶寶惹惱大人的導(dǎo)火索,慢不是最可氣的,最可氣的是你都火燒眉毛了,他還“裝”沒事兒人兒。
但人家真不是裝啦,很多時候孩子不著急,是因為他并不知道如果把一件事件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jié)果,他只是在延續(xù)著從前的習(xí)慣而已。
尤其是節(jié)奏的突然改變,比如突然上幼兒園或者某天突然著急去某個地方,或者媽媽突然想睡覺,他還想繼續(xù)玩。
其實這不一定是孩子慢,只是沒有按照你的節(jié)奏快起來。
3
磨蹭有時候恰恰是因為注意力非常集中
有次帶CC去海洋館,有個小朋友在每一種海洋生物面前都要停留很久,每看一會,媽媽就催她,快點,前面還有更好看的。
催過了幾次沒有效果,媽媽徹底急了:這些小熱帶魚有什么好看的,哪都有,咱們快去看海獅表演,再晚就來不及了。
發(fā)現(xiàn)沒,很多時候孩子不接受你的指令、故意拖延,恰恰是因為他正在對某一個事物專注。
他很難或者很不情愿從當下這件事情上抽出,去做下一件父母認為該做的事。
又如:不要看書了,該睡覺了;放下拼圖,該去幼兒園了。
要知道當孩子專注于某件事時,貿(mào)然的打斷必然會讓他們反感、甚至憤怒。
4
孩子天生的性格氣質(zhì)
我有個朋友的女兒,做事特別慢條斯理,一口飯至少能嚼20下,一個小發(fā)卡至少要卡5次才能卡到自己滿意。
即便被媽媽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拎出門外,也會順勢掙脫擺好門口所有的拖鞋,這樣的寶寶遇上一個火急火燎的媽媽,彼此簡直分分鐘要原地爆炸。
但天生的慢條斯理,只是一種性格特點。
強行讓慢性子的孩子加快節(jié)奏,等于否定了他的本性,會讓孩子有很大壓力。
而且對寶寶來說,學(xué)會接受自己的獨特、甚至不完美也是很重要的。
對于孩子天生的氣質(zhì),我們只能接受并因勢利導(dǎo),與其催促,不如每次多留給他多一些的時間。
為什么越慢越不能催
1、催促會給父母和孩子制造緊張情緒。一旦陷入緊張,做事就更容易慌亂和緩慢。
2、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及時完成。但是結(jié)果就是孩子只會以你催促的次數(shù)和發(fā)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去做,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產(chǎn)生行動的內(nèi)部驅(qū)動力,凡事還是要依仗外部刺激。
3、催促孩子,其實是為了幫他避免拖拉帶來的后果。等于變相的剝奪了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dān)相應(yīng)后果的責(zé)任。
磨蹭的寶寶,怎么讓他快點
1、 留出足夠的時間
后來CC每天上幼兒園,我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叫她起床,時間富裕了,心態(tài)自然就沒有那么焦慮了。
帶娃出門,盡量留出一點富余時間,大多時候,作為成年人其實是做出更從容的選擇的,只要提前規(guī)劃一下時間。
2、幫寶寶制定清晰的流程
機動的出行也許確實會擾亂節(jié)奏,但如果像每天下樓玩、上幼兒園、回家做作業(yè)、上床睡覺這種常規(guī)的活動,都需要一直催促的話,一定是父母的規(guī)劃不到位。
可以制一個活動表,每做完一項,就合上,或者就給寶寶一個小貼紙、畫一朵小紅花,這不僅是一種鼓勵,而且更容易讓孩子明白接下來的活動流程。
只有過程清晰,行動目標才會清晰。
3、可以適當獎勵
讓孩子知道,如果能抓緊時間,就有機會多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
CC喜歡聽故事,每天早上的獎勵就是,如果洗漱迅速有剩余時間,就可以多講一本書,并把那本書放在顯眼的位置,讓她一直可以被鼓勵到。
同樣的,出門之前慢吞吞的,可以告訴孩子快一點的話,路上就可以觀察一會螞蟻,游戲館里就能多玩幾次滑梯...
4、讓孩子承擔(dān)磨蹭的后果。
分清你催促的到底是誰該負責(zé)的事,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事先跟孩子講清楚磨蹭的后果。
如果磨蹭著不刷牙洗臉,去幼兒園就會遲到,那就吃不到早飯、不能做晨間早操了;
如果一直拖拉著不穿衣服,那么今天去游樂園就閉園了;
一直不睡覺,就沒有故事可聽/就要自己睡媽媽不陪了。
并且,真正的讓孩子嘗到因為磨蹭帶來的后果和遺憾,沒有什么比親身體會更讓人印象深刻,這一課家長不應(yīng)該代勞。
發(fā)現(xiàn)沒,其實大多數(shù)的磨蹭,孩子都不是故意的。
所以,不妨先收一收你的怒火,告訴自己“孩子不是壞孩子,只是他還沒學(xué)會正確的方法”。
我們要做的不是無休止的催促和嘮叨,而是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幫助他們。
想要讓孩子改變,媽媽們就要努力找到寶寶身上的閃光點。讓寶貝覺得自己“棒棒噠”,是變成好孩子的第一步!
? 1999-2020 嬰童品牌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