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與孩子們在一起
“遠足回來的路上打雷,接連遇見兩個學生因為聽見雷聲而害怕,不知道是因為心理創(chuàng)傷還是心臟病,挺心疼他們的。”楊榮杰在日記本上寫道。22位同學和往年的學長學姐一樣,記錄著支教期間的心情日記。
這是由西安交通大學英仔愛心社、揚帆社等志愿類社團的部分成員組成的支教隊伍。2010年玉樹地震后,他們自發(fā)成立了服務團到災區(qū)參與重建,工作重點是心理疏導與幫扶。之后,活動一年一年傳承給學弟學妹,支援的內容也漸漸變?yōu)榻逃砟畹慕涣髋c傳播……
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支不曾聽過的歌……半個月的時間,志愿者們?yōu)楹⒆觽兎鏖_了一扇窗,而孩子們也成了每一屆志愿者最為難忘的回憶。
日前,本報記者走進這支剛從高原回來的支教隊伍,聽他們講述,在3600米高原上的那些難忘故事……
志愿者苗鴻易——
“我們和孩子們建立了一份心理上的聯(lián)結,他們有什么心聲都向我們訴說”
我支教的學校是稱多縣文樂中心寄宿學校,這是一所孤兒學校。去之前,我想我需要帶給他們的是陽光的心態(tài)和知識上的補充。但到了之后,這些認知改變了。
我們到學校的第一天,不少孩子跑過來圍著我們問:“老師你認識小何老師嗎?”他們問了所有的志愿者這個問題。我們很困惑:小何老師是誰???
從當?shù)乩蠋熆谥械弥?,小何老師是上一屆的志愿者。?jīng)過漫長的一年之后,這些孩子仍然在等待小何老師回來。他們見到陌生面孔的時候,很期待能夠聽到小何老師的消息。
最后通過學校社團,我們聯(lián)系上了小何老師。小何老師為孩子們錄制了一段視頻,孩子們在教室里專注地看著視頻,聽到小何老師說明年會來看他們時,都開心地笑了。
我發(fā)現(xiàn),支教之行更重要的是,我們和孩子們、和當?shù)厝藗兘⑵鹆艘环菪睦砩系穆?lián)結。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也早已超出了支教老師的范疇,孩子們有什么心聲、有什么困惑,都會向我們訴說。
除了藏族歌曲,這里的孩子們還會唱很多流行歌曲。孩子們說,是志愿者教的,他們還清楚地記得有一屆志愿者教的是《北京的金山上》,還有一屆教的是王力宏的《依然愛你》?,F(xiàn)在孩子們反過來教我們唱歌,我想,這也是一種循環(huán),是一種反饋,不只是知識、歌曲,更是愛。
這幾年,學校的條件在逐漸改善。聽以前支教的學長說,在這里支教,住宿上課都是在帳篷里。我們這次來,他們已經(jīng)搬進了磚瓦房。而當?shù)氐睦蠋?,也在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每個班都有了“班班通”,通上了網(wǎng)絡,能接觸的世界也更寬廣了。
志愿者廖國糧——
“只要能留下一段回憶、一個背影、一點希望、一縷光亮,就覺得很知足了”
我在香達鎮(zhèn)寄校支教。因為自己特別愛踢足球,所以課外活動我會帶著男孩子們踢球。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踢球真是不一樣,有時候跑著跑著我眼前就黑了,孩子們卻沒事兒,踢球能踢一天??粗麄冊谇驁錾媳M情跑著,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無拘無束踢球的樣子。
我的一位同學楊榮杰在文樂中心寄校支教。他跟我講那兒的學生也愛踢足球,而且常問他:誰足球踢的好?。课覀儑矣袥]有特別棒的足球運動員???楊榮杰就向孩子們講了一些足球的故事。那些小家伙聽得津津有味,也充滿期待,“那我們現(xiàn)在努力,以后一定要站上足球的世界之巔。”
楊榮杰和其他同學還做了一項關于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他們發(fā)現(xiàn)學生們最嚴重的問題除了學習焦慮,還有“與人焦慮”,也就是與人相處有困難,還有恐懼傾向,這可能和他們的經(jīng)歷有關。
我想,我們這些志愿者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對大學、對外面的世界有一些了解與憧憬。我也很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盡量帶給他們一些有用的東西,對他們有一些正面的幫助。
我們這屆支教活動的標語是“愿做候鳥,為你拂開一扇窗”,我想這就是對我們玉樹之行最好的詮釋。只要能留下一段回憶、一個背影、一點希望、一縷光亮,我就覺得很知足了。
帶隊老師徐龍——
“支教的影響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在一起所經(jīng)歷的事情”
每年報名到玉樹支教的有幾百人,學校通過身體、特長等方面的考核,最終挑選了20多人,他們在出發(fā)之前要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
2010年玉樹地震發(fā)生以來,我們在稱多縣稱文鎮(zhèn)中心寄宿學校已經(jīng)支教了6年。這過程中學生們有不少收獲,但也有一些小插曲。
今年稱多縣教育局調整了鎮(zhèn)中心寄校的書記與校長,新的校長叫索南巴久。從西安出發(fā)前,有學生告訴我,他們在與索南校長溝通的時候并不是很順暢。到了鎮(zhèn)中心寄校,索南校長坦率地解釋了不愿意讓學生們繼續(xù)支教的原因。他認為,短短的半個月并不能給孩子們帶來多大的影響,似乎過于形式化。
對于索南校長的話,我并不感到意外,但給他講了一個我自己的故事?;貞浳疑蠈W的時候,我的老師,或許是因為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或許是因為板書寫得很工整,也可能就是因為某一個動作或表情,就會讓我至今難忘。這種影響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在一起所經(jīng)歷的事情。支教就如同一顆種子,這顆種子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最后留下的絕對不會只有一顆種子,而是很多很多。
索南校長聽完我的講述,似乎找到了共鳴,說會重新理解支教活動,并希望今后進一步加強合作,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的教育資源。
傳遞愛心收獲成長(記者手記)
采訪時,有位男同學開玩笑說:“我什么都沒有,連高原反應都沒有,卻收獲了很多。”結束了半個月的支教行程,“收獲多多”是很多支教者最深的感悟。
去支教的大部分都是大二的學生,二十歲左右的大孩子,于他們而言,這樣的支教,是一次愛的奉獻,也是一次生命的探索。
有個學生在一篇名為《行走著》的心得里寫道:“在玉樹的十天,我發(fā)現(xiàn)我所尋找的未來,其實本質上更像是在尋找一個環(huán)境,一個不會讓我變成一個讓現(xiàn)在的我討厭的人的環(huán)境。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其實我現(xiàn)在也還沒弄懂,但至少有了思路,在接下去的歲月里,我會繼續(xù)探尋。”
他們還年輕,他們還在探索,但在奉獻的經(jīng)歷中尋找,收獲的也會是滿滿的正能量吧。